每年5、6月是台湾上市公司的股东会旺季。
一般台湾公司的股东会通常在上午9点准时召开,有些公司会选择相对偏僻的地方召开股东会,例如某公司上班的地点是在台北市市区,但股东会召开的地点却是在偏远地区的工厂。合不合法?合法。但合不合人情?当然不合。但这样做的原因,其实是希望少一点人参加,股东会可以尽快结束,不要节外生枝。
但有没有公司不是如此?有。
台湾老牌企业集团台塑,创办人就是宏达电(HTC)董事长王雪红的父亲—王永庆。台塑公司的传统是,从不在早上开股东会,而是在下午,地点不选在偏僻地方,而是选在交通便利的总公司。
这是王永庆他们那一辈台湾老企业家的用心,认为公司是股东的,一年一次股东会,要让股东方便来参加,让股东知道公司经营的人在这一年做了什么。在台湾社会的传统中,这是基本的人情义理。
早年台湾公司股东会如此行礼如仪,但这些年,台湾股东会开始有些不一样,过于精彩。有人献花、献吻,有人盛装出席,有人鞠躬道歉;有些公司不只发盒饭,现场甚至还供应热腾腾的食物;有些公司还会送股东自家品牌的手机、提供股东自家企业产品服务的优惠方案。
但有些公司的股东会,不但精彩,更已成为每年外界关注的焦点所在,例如鸿海一年一度的股东会。
鸿海股东会是观察台湾科技业的窗口
6月22日,鸿海在台北土城总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只要翻开六月底的台湾财经新闻,不论你看的是什么媒体,都会出现鸿海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郭台铭(见本文上图)。
相较于其他公司的股东会,身为全球最大电子制造服务集团的鸿海,其股东会已然成为台湾科技业的窗口,因为,从鸿海的眼中看到的世界,确实与其他台湾公司不同。相较于其他台湾电子业公司,鸿海与全球科技产业的呼吸步调更为一致,而这两年,鸿海已不只是全球科技巨人身旁的配角。
2016年才过了不到一半,鸿海的动作是接连不断。4月初,正式宣布投资入股日本显示设备制造商夏普(Sharp),5月底,再传出子公司富智康与诺基亚(Nokia)旧团队合作,从微软手上买回诺基亚品牌与厂房的消息。
今年之于鸿海,显然是极为忙碌的一年。
在这次股东会上,鸿海宣布每股配发5元现金股利,创下近九年来的新记录。
台湾电视新闻还播出了一段股东会的现场访问,一位鸿海小股东对着镜头说:“叫郭董不要太辛苦,明年股利不用配那么多,今年买夏普花那么多钱,(股东)要给郭董支持。”
已66岁的郭台铭,面对小股民递出纸条提问身体健康状况,郭台铭对台下的股东说:“鸿海股价不到新台币200元,我不会退休。”在场的股东们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他们的热情支持。(编者注:鸿海近两年股价都在新台币百元以下)
这是鸿海股东会上的现况,股民已经习惯和郭台铭一来一往的互动。但今年的鸿海股东会上,还有一段外界较少注意的信息。
郭台铭眼中的未来
早在鸿海股东会召开之前,台湾各大媒体都提出他们对鸿海股东会的预期谈话内容,其中包括了“三大问和九大题”。三大问包括鸿海并购夏普、鸿海买诺基亚、苹果iPhone销售看法;九大题则是下半年景气、投资夏普、云移物大智网(云是云端运算、移是移动装置、物是物联网、大是大数据、智是智能生活)+机器人、工业4.0、电动车、布局诺基亚、前进印度、苹果合作状况。
股东会召开后,果然出现很多重点。基本上,郭台铭是从内到外、从小到大,从鸿海谈到台湾,从公司谈到产业,从台湾谈到全球,这一场股东会,重头戏就是郭台铭的主题演讲(Keynote speech)。
在许多国际大公司的年度大会上,都可以听到公司老板的主题演讲。每一次演讲主题,定调了这家公司在可预见未来的走向,是预测这家公司策略动向的指标,也成为评估这家公司策略执行效率的基准。
在准备主题演讲的过程中,大部份国际大厂首席执行官的演讲内容都是精心铺陈,再加上个人临场的魅力展现。在那其中,有不少值得细细琢磨,特別有些弦外之音,没有言者无心的巧合,因为,那些看似平凡的论述,最后还是被放进了讲稿中,必然有难以被割舍之处。
早些年,我听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演讲,听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John 德州麻将 Chambers)的主题演讲,都是一场场对于未来的眺望。什么是愿景?不只是站在不同高度看到的风景,有时,更是一个领导者(leader)眼中所看到的未来。
在台湾,不是有那么多公司的老板在意股东会上的演讲内容,但郭台铭却是其中的少数。
很多人看郭台铭,会认为他说起话来,不太遮掩,也有人说,郭台铭的细致入微,是他隐而不显的性格特质。在这场股东会中,有人看到了后者。
在今年股东会上,郭台铭谈了很多,谈夏普、谈台湾经济、谈代际差距,但在此其中,却有一段格外值得关注,但大部分媒体却忽略的面向。这一段,郭台铭谈的不只是鸿海,不只是台湾,也不只是单一科技产业,而是他眼中已经看到,一个正在快速改变的世界。
国际化与在地经济的拔河
郭台铭在股东会上特別提到的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不只限于地域性,已走向区域性、全球性。但各国各地区域性组织出现,想为经济找出路,却也可能反而阻碍全球经济发展;选民经济和保护经济影响力日增,让经济全球保护主义也正在兴盛。
bt盒子 更进一步,郭台铭提到,现在号称的自由经济,却也有不自由之处,因为各国选民对自身经济关注的程度,大于对国际性自由化事物的关注。国际自由化的目的,是要让世界货物流通、自由贸易成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性经济自由化的程度,却是取决于当地选民经济的自主性,而两者之间呈现矛盾差异,甚至已出现拔河较劲的状态。
不清楚他是有心还是无意,但如前面所提,郭台铭在这场关键演讲上可以讲一百件事,但他选择在此时提起“国际化”与“在地选民经济自主性”之间的拔河,他必然是看到了什么。
事实上,郭台铭要讲的,其实是这个世界运行道理的改变,是他那一辈人过去遵循规则的颠覆,是决策集中化到分散化,是决策Top-down(自上而下)到 Bottom- up(自下而上)、是群体与个体力量的消长。
这不是单一定量的科技演进结果,而是如墨滴入水,或快或慢、或先或后的,改变社会、国家、世界的面貌,过去这几年,一再上演。
从政治、社会、商业的场域分开来看,不论是台湾太阳花运动、还是中东茉莉花,不论是阿里巴巴淘宝村,又或者是Uber、滴滴快车,这些被冠上不同项目名称的事件,政治也好、社会也好,商业也行,其实都在说,我们正面对的是人类个体和社会群体行为不断变形的场景。
如果只是用一句话说完,你可以说这是“互联网化”、“行动化”、“数字化”,但这些说法都太过片面。郭台铭看到的、甚或是感到焦虑的,却是要能掌握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进而熟练的应用、杠杆这些因素。因为,他知道,这些看起来都只是片面的因素,排列组合之后,却会是未来世界的立体面相。
就以数字化来看,一家企业的数字化,是一个运营模式的创新,一个产业的数字化,那就是一个世代的革命,农业如此,汽车业如此,制造业也是如此,一场革命之后,会有多大的变化?不想近的,想想远的工业革命,影响的是马车运输业吗?影响的是纺织业吗?影响的是资本主义的盛行,还是社会主义的崛起?
当无法继续问客户:你要什么?
这几年,台湾电子业都在谈升级转型,这其中有些因素来自于产业生态结构的改变,诸如个人电脑(PC)产业的年华老去,手机产业的盛极难继,大陆生产成本的节节上升;但也有来自于产业竞争生态的变化,最直接的冲击,就来自于大陆竞争对手的急起直追、甚至是超越。
因此,台湾电子业谈升级、谈转型,都是为了因应产业气候的改变,寻找新的产品市场、定义新运营模式,都是可能的解法。
台湾电子业老板们其实都还是对于新东西很有兴趣的,所以近来凡是提到云端、大数据、物联网等等,每个大老板都能讲上一大篇,讲的也能让人浮一大白的叫好。
但所有台湾电子业老板的通病是,多半是技术出身的他们,新技术研究的再深,但这些大老板心底却始终不踏实,隐然骚动不安的情绪,不只是对公司前途的思考,也不只是对经济前景的料断,而是对于这看似熟悉的世界运行法则,无法掌握的陌生感。
郭台铭是否也是如此?
过去台湾电子业的经营方式,是客户说什么就做什么,差异优势在于,客户只说了三分,你可以做到五分、七分,这就是台湾电子业的价值,不论是成本、效能、速度,都是如此。
但现在的问题是,客户可能自己都说不出要什么,台湾电子业怎么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这是一个已有一段时间的老问题,也是越来越多人都知道的问题。但怎么解这个问题,现在,才只是开始。
郭台铭在今年股东会上谈到很多合并夏普的事,其中提到拯救夏普的三大战略,不论是检视海外业务绩效、降低营运成本、选汰人才,这都是鸿海传统擅长的事。
只不过,在三大战略中,郭台铭最先提到的,是要将夏普的专利转为技术、将技术转为产品,郭台铭说,这是鸿海最擅长的事。
但,这真的是鸿海现在就擅长的事吗?又或者,这是郭台铭期望未来的鸿海擅长的事?要能够做到擅长,鸿海还缺了什么?
过去几年,鸿海集团在渠道、电商、品牌、服务领域的布局,其实都基于 “把专利转为技术、将技术转为产品”的思考模式,特別是在不同价值链环节之间的价值搬移。到目前为止,有些布局看似失败,但却未然全败,例如渠道与电商,有些布局才刚起步,像是品牌与服务,此时就论成败,也可能流之偏误。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鸿海或许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知道与能够之间的差距,鸿海正在透过一个又一个的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 程序进行更明确的定义。
对旧世界的颠覆、对新世界的追随,对群体力量的掌握杠杆,对个体力量的理解引导,鸿海持续透过不同的方法,由下往上追寻解答。
于是,我们看到鸿海买了台湾电信业者,鸿海去买了有线电视,还有更多鸿海已经做了,外面的人还没看到的事,都是鸿海的试验,也是鸿海的工具。
踏在往日巨人的肩膀上,看到的世界,不是未来。不再透过客户,这次,郭台铭要让鸿海自己去看这个世界。
未来只能持续走钢索
前不久,有外媒评论忧心鸿海2016年第一季毛利率下滑的状况。把这样的观点放在其他公司身上,或许仍有值得推敲之处。但若细究鸿海近几年的获利能力表现,鸿海每一季、每一年都走在外界看来步步惊险的钢索上,但就如同钢索特技专家的神乎其技,鸿海却自有一套平衡机制。因为,用单一产品、单一客户、甚至是单一市场的好坏高低,已然很难评断对鸿海的影响性,因为,鸿海集团内部的价值链体系,复杂程度可能远超过外界想像。
因此,以短期的获利能力来看鸿海的未来,将可能流于以管窥豹的偏误,因为,如果要看出鸿海的问题,获利能力的变化,已然是落后指标。
近来有美国科技媒体TechRadar选出6家最可能挑战苹果(Apple)地位的公司,其中有Facebook、特斯拉(Tesla)、ARM、Magic Leap、华为、也有鸿海,因为,看好在收购夏普、买下诺基亚品牌之后,鸿海的下一步将会是走出单纯代工,而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事实上,鸿海这么被看好的原因,绝不只是因为制造代工资源的庞大规模,而是因为鸿海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价值链生态体系,其所可能牵动的有机集成效益,不只是单纯的垂直或水平集成效益,而是被期待可能长出新价值的融合新生。
但,鸿海仍是那走钢索的人,因为,虽然有太多的可能,但却也有太多的风险。
对于旧世界运行规则的善知善用,鸿海今日的成功已然足以证明,但对于新世界呢?即使是郭台铭,即使是鸿海,面对还在仍在持续变动的新世界板块,每一步,也都有踩空的可能。这其中牵涉的,可能是市场供需的气氛,可能是产业生态的消长,也可能是区域经济势力的纵横往来。
夏普投资案,无疑会是未来几年鸿海最被关注的热点。而在鸿海宣布投资夏普的同时,很多人看的是鸿海与苹果的关系,也有很多人看的是,鸿海为布局自有品牌的出海口可能,但也有些人看的是日本与大陆的关系,毕竟,鸿海是家台湾公司,但却也是一家在大陆根深难拔的公司。
这些可能虽都有揣测成份,但却也不一而足的点出,鸿海在通往新世界道路所跨出的每一步,每一步都该是精密计算的结果,因为,每一步的力道轻重、牵动拉扯,复杂程度都远胜以往。
在股东会上,郭台铭说,鸿海股价不到200元不会退休。股价200元的鸿海是什么意思?是市值超过新台币3万亿元(约人民币6270元)的鸿海。
郭台铭说,这是他的第二次创业。但这次,他的创业,不会是下一个鸿海。因为属于当年鸿海的年代已然不在,现在郭台铭要迎接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