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国美零售再次从市场回购4000万股,耗资3365.2万港币,回购均价为0.8413港币。三天前,国美零售就曾在市场上回购了6000万股,根据公开资料统计,9月8日的回购是近一年多以来的第18次回购。很显然,在香港资本市场对于国美零售这支股票严重低估的情况下,国美回购股票反应出了对自身转型和持续盈利能力的绝对自信。
8月底,国美发布了一份规模和利润的双增长的半年报。其中,集团整体GMV同比增长23%至人民币617亿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同比增长59.1%至人民币6.7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拥有者净利润为1.22亿元。国美零售总裁王俊洲在报告中表示,国美的转型不能以牺牲投资人利益为代价,更不会牺牲利润换取增长,而是两者兼得的可持续发展。
同期,一直在贴身肉搏的京东Q2业绩显示,净亏损为2.870亿元人民币,亏损进一步扩大。有业内人士表示,京东正在出现收入越大亏损越大的局面。
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上看,呈现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家持续亏损,一家持续盈利,但资本市场似乎对亏损的京东更加追捧。里昂证券、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摩根斯坦利等多家投行纷纷上调了对京东的股价预期至52-60美元。而对规模和利润双赢的国美,资本市场却异常苛刻。
虽然香港市场对于国美零售的表现很冷淡,但国内市场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热情。根据格隆汇的消息显示,国美零售股价走势与港股通资金持仓比例呈反向运动,公司股价逐步下跌,港股通资金累计持仓比例却在逐步增加,近一个月以来内资正在不断买入。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内地资本通过港股通涌入国美这只股票,看好新零售和国美的转型模式。
通常来说,在高度融合的新零售时代,虽然国美在线上体量相对较小,但线下8.5%的Q2同店增长折射出的新场景的创新改造的效果,以及基于商品经营能力带来的高于同行17.8%的毛利来看,在线下市场来说可谓无人能敌。更重要的是,国美线上线下的自有资产比起其他对手的跨界合作,更有利于融合。但为何在资本市场的遭遇却如此迥异、甚至匪夷所思呢?
迥然不同的市场:炙热的美股市场VS高冷的港股市场
市场为什么会对一家巨亏的公司保持满满信心?似乎主要得益于投资思维的转变。正如, 此前提到的,2008年之前,投资人对京东普遍关心的是你这家公司怎么赚钱?你的模式跟淘宝比,有什么优势?成本跟国美比,优势在哪里?金融危机之后,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投资理念很快发生了转变。
首先,投资人将京东看成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很多投资人投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思路是,拿美国市场的成功案例去看自己手上的标的,选择最接近成功案例的标的。当然,与亚马逊体量相比,京东还是差得较远(见下图),而这个差距可能就是未来巨额的利润。
国美所在的港股市场则是另一番风景——长期存在估值偏低的问题,这也导致不少内地企业,如万达商业、奥普集团、TCL通讯科技、匹克体育等因此退市。《大众证券报》曾发表文章表示,最直观的例子就是那些同时在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挂牌交易的A+H股。截至猴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全部86只A+H股的A股价格均高于H股。恒生AH股溢价指数在本周五的点位是135.93,这意味着86只A+H股的A股价格平均高于港股价格35.93%,港股被打了七三折,导致不少内地企业因此退市。
港股估值低的首要原因是以海外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根据港交所的数据,2008年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交易占比只有3%,2009年至2012年这个比例都是4%,2013年和2014年是5%,2015年内地投资者占比是9%。美资、英国资等海外机构,以及香港本地机构,在港股市场的交易占比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外资除了对中资金融股等一些大盘股研究得比较透彻外,对于很多中小盘中资股的理解都具有局限性,有的甚至没有覆盖,而谨慎起见,他们会给这些股票一个保守的估值。
&算牌器nbsp;其次,市场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成熟的金融市场,港股的投资标的丰富、多空机制完善、交易(T+0)更为频繁,相对A股需求弹性低,因此估值普遍较A股更低。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即便在规模和利润双增长下,国美零售也无法得到市场的正确体现的真正原因。
新零售的风口:京东VS国美的机会几何?
2016年,新零售概念被提及,虽然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但无论是阿里、京东等电商还是小米等制造商开始迅速由线上向线下扩张,在线上流量见顶的情况下,通过线下的再造抢占新零售风口。
一直坚持把线下做到极致,同步稳健发展线上的国美。在前几年来看,外界还颇有保守的微词,但随着互联网企业进军线下,国美再次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今日代理
近年来,其一直致力于从单一的家电零售商向“以家为轴心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线下,国美主要在做三个布局。
第一,加强了场景2.0模式的推进,其逻辑是用高频带低频的家电商品,搭建了以家为核心的“家装+家电”和“娱乐+休闲”的新场景,做系统解决服务商。在门店引入家装设计、家庭水暖系统、展示门厅、厨房、卫浴等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开设动漫馆、电竞馆、餐吧,建设汽车展厅、VR影院、烘焙教室等让用户可以深度沉浸于其中的“新场景”。至目前,国美已经完成170多家门店新场景改造,在增加年轻消费群体黏性的同时,培育了新的消费需求。另外一方面,京东则是依托永辉线下实体店开设的体验店,主打3泰州卡子C、数码类产品,主要目的是借助永辉超市的聚客能力,作为线下的展示和体验平台
第二,加强了商品经营能力,通过如海尔、格力等知名供应商的深度合作,获取了高于同行的差异化商品经营能力,在能保证低价吸引增量的同时还能获取到17.8%毛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优化门店网络。一二线市场,通过消费升级带来的套购和家电升级的机遇,以6000平米的主力大店布局在核心商业圈,变成生活馆吸引流量。而京东则是以200-300平米的小店布局在核心商业圈;同时,通过成熟的供应链、物流和门店经营能力,以自营为主,加盟为辅的模式,以100-500平米的互联网小店形式向三四五线城市进行下沉。京东之家则是京东商城3C事业部将自己的品牌、产品、服务等以特许合作形式授予特许连锁加盟店在制定区域、制定时限的经销权和营业权。自营模式和加盟模式在外界看来各有利弊,加盟模式能够很快的进行扩张,但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管理能力堪忧。而自营模式则反之,虽然进度会慢,但通过供应链进行自营,盈利方面相对更有保障。
靖江青儿 线上方面,国美的逻辑是直接跳过纯电商模式,在大融合的逻辑下,从2015年开始打造的商务+社交+分享,构建超级APP。
第一,线上的大数据开始向线下赋能。基于用户的浏览、购买习惯为线下提供精准的选品。国美在三四五线布局的思路,则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商品出样和品类扩充,弥补店面面积不足的弊端,降低开店成本实现快速扩张。
第二,线上以家为核心进行品类扩张。由于线下在空间面积的局限,线上则承载了品类扩张的重要作用,而国美的商业逻辑则与京东的全品类不同,其决定以家为核心去扩展品类,给用户提供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在国美在线的页面上,已经看到了上线的国美精品超市。据了解,国美目前已经完成了线上线下的供应链共享,也就是说线下通过导购也可以买到线上的商品,而线上可以买到国美供应链里提供的所有商品。
第三,国美互联网正在推广基于社交属性的美店。在国美的逻辑里,纯电商流量见顶,美店既可svz def以人人开店,又可以分享过程同时带来流量供给。美店是一个分享体,也是一个链接体,通过链接以后让卖手在日常里面用移动端就可以卖店里所有的货,这给了营销口一个非常广泛的工具。线上线下在形成互为赋能的过程。
国美APP就像天猫、京东这样的超级APP,不仅成为包括电商、社交、后服务、物联网的入口,也将成为线上线下连接器,实现线上线下会员、服务、商品三通,给用户提供7*24小时的多购物场景。
与电商时代投资思维的转变一样,新零售时代,资本的逻辑也发生了二次变革。当下,资本首先青睐的是科技在零售生态链条中的赋能能力和强度,比如Amazon GO的人工智能黑科技,甚至将路灯改造成送货无人机的交通枢纽……都会让资本充满无限遐想。而在国美的掌门人杜鹃的数次采访中,其反复提到国美要做一家科技公司,要利用科技改造一切,重新赋能国美。除了在线上线下的科技赋能外,国美的物流与后服务也在做科技的改造,包括送安同步的用户、系统、工作人员的三端可视化和大数据派单等。
其次,资本更看重线上线下融合带来的强大势能。而在这方面,拥有自有资产的线上线下公司将率先获得先机。
在国美的设想中,利用极致的线下能力+自营家电供应链+全国物流链+社交电商的方式,通过APP打通所有的场景、商品、服务、会员,形成与阿里、京东不同的零售模式。向新市场要增量,在渠道下沉、后服务及物流三个层面,探索新的业绩增长点,提升盈利空间。
在新零售概念的加码下,拥有天然的资产机遇的国美,资本市场作何表现,相信随着国美京东的贴身肉搏,投资人会看得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