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原创(深圳市宝安区星光学校是公办学校吗深圳市宝安区星光学校教师招聘)提升特殊学生融合力素养——深圳市宝安区星光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

关注融合教育宝安区星光学校是深圳市第一所15年一贯制的区属公办特殊教育学校,2020年开始实施一校三址(燕罗校区、区福利中心教学部、区残联学前教育部)一中心(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办学学校践行“办适宜教育,创幸福校园”的宗旨和“让每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以“珍视生命价值、学会生活自理、掌握生存技能、融入生态社会”为育人目标。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融合力,通过个别化教育支持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Support Program,简称IESP),构建“个性化、生活化、多元化、支持性”的课程体系,创新培智教育理念,打造融合课程品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聚焦融合力培养,构建“三化一性”课程体系学校以“机制推动、环境支持、资源优化、评价导学”四轮驱动的方式,探索聚焦学生融合力培养的“三化一性”课程改革,整体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基于特殊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提出以培养融合力为主的教育目标,即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与环境融合、与社会融合、与时代融合的能力。

为此,学校设置了三级培养目标,初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让他们适应环境,接受环境的变化;中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让学生学会整合环境,使用环境中的物品达到自己的目的;高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融合能力,促进学生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类化能力,适应多变的环境刺激,将教师教授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不同自然情境中,适应复杂环境,学会改造、优化环境,达到回归主流社会的目的。

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学校围绕学生融合力培养,构建起“个性化、生活化、多元化、支持性”的课程体系,将学校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及拓展性课程三大类,包含基础类必修课程、选择性课程、康复类课程、活动类课程、职业技能教育类课程及校外拓展类课程等。

基础性课程是融合力课程的“基座”,不同学段的基础性课程各有侧重学前教育紧扣康复期,坚持“家校康协同”,如与市区残联协同建立“医院+学校”的“医康教养”融合服务项目“星光宝蓓”,全方位调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服务,建立基于“医康教养”的IESP;义务教育开足开齐生活适应等课程,注重提升学生适应能力和整合能力;职业技能教育则根据学生的就业选择,设置文化知识、技能等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融合力,为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发展性课程是针对学生不同发展阶段,围绕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需求而开设的学校通过第二课堂形式设置了康复训练、社会交往、特长训练、安全教育、礼仪教育、智能教育、性教育等方面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对基础性课程进行补充和延伸。

拓展性课程定位于融合力的提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整合能力、实践能力和融合能力学校开发了以家庭社区为阵地的家庭课程、社区课程和学生特长课程,如特奥运动、艺术展演、厨房劳动、花卉种植、创客3D打印等校本特色课程,并将其与德育相融,增强了学校课程的多样性、灵活性、选择性和适切性,逐步形成既有课程育人整体要求,又有利于学生适性发展的学科课程体系。

学校还特别注重发挥活动育人的功能,与新安中学集团、宝安中学集团、燕山学校、深圳湾学校等联合开展“融合”活动,让普通孩子走近特殊孩子他们共同阅读,开展手工制作和科技体验、文艺汇演、诗歌朗诵等活动,举办少先队融合入队仪式等;他们组建融合足球队、乒乓球训练营、田径小组、篮球队等。

这些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促进融合力的提升,为他们走向社会、走向高一级学校做好充分准备秉承“以生为本”理念,为学生融入社会提供全面支持在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中,学校秉承“以生为本,教学相适”的理念,以培养学生融合力为主要目标,构建包容开放、尊重差异、融合共生的课程文化和组织、环境、制度、师资、资源“五维一体”课程支持体系,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珍视生命价值,学会生活自理,掌握生存技能,提高融入生态社会的融合力,为未来人生奠定基础。

构建“五维一体”支持体系,提升学生融合力素养学校构建了组织、环境、制度、师资、资源“五维一体”课程支持体系,使课程建设与运作过程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一是提供课程组织支持学校自2016年创办以来,结合学校发展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本,以课程为核心”的组织变革,由传统的垂直管理方式转向多元、全员参与的课程组织支持,组建成立了“五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学生与课程中心、教师与科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资源服务中心),为学校课程开发和学生培养提供规划、督察和资源支持,引导学校课改方向并组织实施。

二是提供课程环境支持学校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融合力、促进其融入社会为目标,创设融合共生文化学校着力打造无障碍校园,为学生提供有爱无碍的成长环境,并将无障碍理念延伸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校在每个班级、每一节课均为学生提供个别化信息和无障碍的辅助系统,保障学生可自主参与日常教学活动;学校着力构筑“家—校—社”“医—康—教”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致力为更多特殊儿童提供适性的教育。

正因为学校在空间、环境、课程、信息、沟通等多维度都落实了无障碍理念,整个校园充满孩子的欢声笑语,洋溢着温馨欢乐的气息此外,学校在完善功能室的基础上,建设“一区两馆三星”(各种学生模拟社区、特殊教育博物馆、校史馆、星光车站、星园农场、星光书院),为学生创设多元的融合力培养环境。

三是提供课程制度支持学校开展新生入学评估、基于IESP的生态化评估和课程评估,采用动态性评估方式;建立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校医等组成的IESP团队,讨论制定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支持计划,对学生的IESP进行追踪和总结;组织开展科组、班级内的教师协同备课、同课异构,促进协同育人。

四是提供师资支持充足且专业的师资保障是促进课程落地、更好地培养学生融合力的主要保障学校在配足配齐教师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带动+三名工程+青蓝结对”的方式,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同时组建学科组、课题组、教研组等,协同推动课程落地。

五是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借助宝安区资源中心平台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同时积极引进校外资源,联合普通中小学校、法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企业、社区等开展实践活动性课程,为落实融合力培养的课程形成共力打造IESP特色,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校探索差异化课堂下的“N对1”支持模式,注重打造特色的个别化教育支持计划(IESP),以培养学生的融合力为结果导向,评估所提供的支持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学校在特殊教育课程设置“7+5”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立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创新性地推行基于IESP的课堂差异化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建立动态更新的成长支持方案,形成学生“一人一案”,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服务,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适性发展。

同时,学校开发了“三学段合一”的IESP操作手册和教学资源,并搭建“1+2+3+4”(1指“一案”,即成长支持方案;2指“两课”,即集体差异化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3指“三大领域支持性评估”;4指“观察记录分析行为、评量评鉴满足需求、辅助支持完成目标、强化机制激发动机”四种行为策略)个别化教育支持管理模式。

通过长期使用IESP操作手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学生IESP的制定、班级学期计划的拟订等,为特殊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各年级学生不同层级的融合力均有显著提高,家长对学校工作及办学质量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许。

坚持协同育人,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有用之才学校坚持“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根据融合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差异化特点,开展发展评估、课程本位评估,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时检测教学支持的有效性。

学校通过细化国家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学校融合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IESP,自主开发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评价工具,构建起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为发展学生融合力素养赋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学校开设了家长学校,开展相关培训,指导家长做好特殊学生的性教育和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在家庭中的融合力;联合各个社区开展亲子阅读日、植树节、亲子马拉松、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户外融合等活动,开展融合宣导活动;加强与普通学校的合作,形成普通学校与特殊教育学校责任共担、校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的发展机制,建立普特校融合教育教学研究共同体,努力将特殊学生培养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有用之才。

经过六年的不断探索,学校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以融合力为主要培养目标、以IESP为课程特色的“三化一性”课程体系,切实解决了学生类化能力不足、无法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无法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等问题,提升了特殊学生的适应能力、整合能力和融合能力。

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特殊教育示范校、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成为深圳市特殊教育课程建设的一面旗帜(作者:赖振爱系深圳市宝安区星光学校党支部书记)

TAG: 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