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乡里到高层,北魏前期,汉族士人社会交往因何而变?
北魏孝文帝虽然北魏在其存在中期经济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但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内部最大的特点依然是民族歧视,这一点并未改变而生活在北魏统治之下的汉人,也不得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开始做出相对应的改变虽然在如今看来,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正常举动和现象,既不应该制止,也无法制止,但这在北魏却并非如此。
尤其是汉人在前期无法掌握政治大权时,一些社会交往活动似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使得整个汉民族内部的社会交往活动都进入了巨大的改变之中汉人社会交往的领域是由乡里转向高层政治的1、思想及现实社会的限制促使汉人初期将交往重点放在乡里之间。
自西晋灭亡以来,尚还生活在北方的汉族就必须面对一个问题——生活在胡人的统治之中。可以说,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需要正视并承认这个事实的群体,因为这是少数民族第一次入主中原并建立属于自己的统治。
胡人然而,无论是他们原本所受的教育还是一直以来的社会观念,对胡人一直都保有的是轻视鄙夷之心,并未将他们放在与自己同一个层次尤其是对各个世家大族而言,他们平日连诸多中下层汉人民众都瞧不起,现在竟然要生活在胡人手下,这说是奇耻大辱也不为过。
但晋朝都已经南迁了,他们想要改变这个事实也已经不可能,也就只有改变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汉人选择不入仕,宁愿在乡里之间待一辈子,也不愿为了荣华富贵而损失了自己的气节北魏鲜卑族此外,乡里虽然较为贫穷落后,但却是汉文化在北方最后完整的保存地,生活在其中也更能让汉人感受到舒适自在,这也是当时乡里交往盛行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北魏初期对待除鲜卑族以外的其他部族所采取的措施也并不能说友好以拓跋焘来说,在围攻盱眙期间,他曾写信给刘宋的守将说攻城的都不是鲜卑人,你杀了他们也算是在为我拓跋族巩固统治,战争中尚且如此,和平时期想必也好不到哪去。
都已经把其他民族当炮灰了,又怎么可能准许汉人入仕、进入自身政权的核心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部分汉人想要入仕也无路可走,无奈之下也只能隐居乡里,不问世事了2、随着时代的变化汉人开始得以进入北魏政治中心但是,随着北魏在军事征服上的停滞,它便开始转向重视促进内部发展、社会稳定的一系列举措,而其中较为重要的便是对其他民族人才的接纳。
北魏迁都尤其是在文化层面更为高级的汉族,更是拓跋族需要学习借鉴的主要对象,许多国家制度的制定都能看到汉族的影子,如九品中正制的恢复虽然这一制度其实是很失败的,但却也能从这里看出当时北魏政府对汉民族现今体制的模仿。
而汉人在这一过程之中也越发受到重视,并得以跻身北魏政坛此外,作为统治阶级,虽然鲜卑族可以在身份上高于汉人,但为了更好地稳固自己的统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需要大量地与汉人接触而也就是在这种接触中,他们可以学习到因不同文化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知识技能等,从而最终运用于国家治理当中。
魏晋南北朝汉人如当时河内名儒常景"有才思,雅好文章",高阳王也亲自前往拜访,并经常在遇事不决时询问于他:朝廷典章,疑而不决,则时访景而行而许多汉人也得以在结交北魏宗室的情况下进入政坛最后,便是北魏孝文帝所施行的汉化改革。
这一改革使汉文化成了当时北魏社会的主流文化,甚至连原本的鲜卑文化都成了时人所摒弃的事物,如北魏六镇军民就是因为在文化上没有经历过汉化,而最后导致自己被北魏高层政治排斥鄙夷在这种全体人民学习汉化的过程之中,汉人的地位在无形之中就被提高了,虽然当时的社会依旧是由鲜卑人所掌控,但随着这种文化渗透的增江和深入,汉人和鲜卑人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从而为汉人进入北魏政坛提供保障。
北魏少数民族与汉人通婚乡里之间的社会交往同样在无形之中提升了汉人的地位1、使汉人在民间的影响力更加根深蒂固虽然北魏政府凭借军事实力建立了自己在北方的霸主地位,但汉人作为曾经统治中原几百年的主要群体,却明显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更深入、更广泛的分布。
尤其是世家大族,本来在西晋存在时就已经在本地拥有了莫大的声望,即便政权变迁,但这种思想上的影响却还是难以改变的此外,由于世家大族在西晋时可以轻松进入并掌握政坛,这反倒使他们不会在乡里放多大心思,只需要维持住足够的影响力就可以了。
但随着北魏初期时局的变化,这一点也得到了改变正如前文所说,因为思想及现实社会情况的限制,人们普遍倾向于把社会交往的重心放在乡里之间,世家大族也是如此久而久之,反倒使本就在乡里之间有莫大影响力和声望的世家大族们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也算得上是无心插柳。
北魏壁画虽然北方汉人已经无法形成足够强大的军事集团来反抗北魏的统治,但如果能够拉拢过来总归也不是一件坏事,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之时就与汉族地主联系紧密这无疑连带着使其他汉人的地位也得以提高,并促进了向政治领域的社会交往改变。
2、九品中正制提供了汉人做官的可能性作为儒家意识形态的继承者,汉人们在乡里之间进行交往时也往往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他们饱读诗书、学习各种儒家理论、提升文化修养及思想道德素质,展现出彬彬有礼却又内涵丰富的姿态。
如《魏书》中记载:"(裴骏)经史,好属文,性方检,有礼度,乡里宗敬焉”而这也是当时大多数汉族士人们的真实写照同时,由于乡里之间往往能够给他们带来一种文化上真正的认同感,这使他们也对乡里颇为重视,注意维护互相之间的感情。
北魏汉人士大夫与皇帝虽然北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经历了一系列良性的政治改革,但也学到了一个魏晋政府最不好的东西——九品中正制但是,这对久居乡里的汉人们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在九品中正制的人才录取标准之中,舆论和公共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
而前文已经说道,汉族士人们普遍又在乡里之间有着好的声望,只要不出意外,他们基本都会被推举然后进入政坛再加上地方汉族世家的暗中推动,最后反倒降低了汉人做官的难度汉族士人们在政治交往中的盛行带来了深刻影响1、改善了北魏政坛中的不正之风
由于北魏是由游牧民族所建立,导致其内部的政治体系虽然在经历许多改革之后逐渐转向封建化,但却保留了大量的部落制残余,其中较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奉行亲贵政治大量虽然没有才能但却身份显赫的宗室子弟得以控制官场,他们不但无法为北魏政治提供良好的治理政策,反倒在原本部落思想的遗风下想的是怎么攫取大量钱财,这也是北魏政治贪污之风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孝文帝而当大量品行端正、能力出众的汉族士人进入北魏政治体系后,无疑会使这种情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此外,汉人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崔浩在北魏初期就一直以十分积极姿态来参与到当时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日常运行当中,并由此积累了大量声望。
借此机会,他开始把各个不同世家大族中的著名士人联系起来,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交往网络这有助于加强汉人们在北魏政坛中的影响,并可以把自己的治理理念更好地传播运用出去2、加强了胡汉两族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在《元延明墓志》中有着这样的描述:惟与故任城王澄,中山王熙,东平王略,竹林为志,艺尚相欢。在有关其他北魏宗室的记载中也时常能发现类似的记载,这说明当时北魏宗室与汉族士人之间的交往应该较为频繁的。
北魏侍女俑而在这种交往中,汉族士人又往往都具有着学识渊博的特点,这使他们虽然身份相比之下更低一等,但在思想境界上却更胜一筹正所谓爱屋及乌,这使得汉族士人们本身特有的汉文化也更具优越性,为广大北魏宗室所学习模仿。
虽然这有一点东施效颦的味道,但却不得不说对促进胡汉两民族文化的融合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再加上其后孝文帝进行的汉化改革,使这种融合变得更为彻底,从而丰富了中华文化总结作为一个被异族统治的群体,汉族士人在北魏初期的生活其实是较为艰难的。
他们虽然在政治、文化等精神领域有着更为高深的见解和想法,但却受制于实打实的军事而不得不在早期全身心地投入到乡里之间但是随着他们自身的努力及北魏政府自身的改革,却还是为他们进入仕途带来了希望,可以说的上是苦尽甘来。
但是,北魏政权自身的落后性却终究还是无法使他长久维持下去,很快便灭亡毕竟汉族士人始终还是外人,无法触及深层次制度,无能为力参考资料:1.《论北魏宗室与汉族士人的文化交往》2.《魏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