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快来看(创造力来源于创造力由什么决定)创造力究竟从何而来?

|

无论是科学、艺术乃至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更新、创新是常态,人们对于变化的适应程度很高,但也必须确保人们接触到的改变,符合“预测之内与意料之外的平衡”因为人们希望世界是可预测的,但不要太容易预测——我们生活在创新跟熟悉的“拉锯”中。

现任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著名脑科学家大卫·伊格曼,与莱斯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安东尼·布兰德合著推出了一本激情洋溢的作品这本名为《飞奔的物种》的书,从脑科学的视角,探讨了创造力产生的源泉,概括出“3B”法则:扭曲、打破、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适应未来竞争和发展要求的创新者四种思维特征,对企业如何更好地适应创新、创造而进行转型提出了建议。

《飞奔的物种》这本书的重要特点是,加入了脑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图书,以及探讨创新、创造力的商业类图书较少涉及的各类案例,使得全书内容框架变得更为坚实这本书的第一作者大卫·伊格曼是美国脑科学家,除研究脑科学外,还拥有欧美文学系学位,而另一作者安东尼·布兰德是美国有名的音乐大师,与大卫·伊格曼的跨界合作,为书的内容增添了艺术气息。

全书开篇就谈到,无论是科学、艺术乃至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更新、创新是常态,人们对于变化的适应程度很高,但也必须确保人们接触到的改变,符合“预测之内与意料之外的平衡”也就是说,创新不能全部由“新”内容组成,那样会让使用者无所适从,也不能只是对原有物品进行细微调整。

“我们希望世界是可预测的,但不要太容易预测:我们生活在创新跟熟悉的‘拉锯’中”通过模拟将想象变成现实,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创新方式必须指出的是,人们有关创造力的惯常理解中,也有错误的部分,比如,将创造力认定为只能通过孤独探索才能获得的能力和成果。

《飞奔的物种》这本书驳斥了这种说法,指出相当一批艺术家、科学家、作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与同行是密切的朋友,许多创新天才的交情相当可靠这本书提出的创造力“3B”法则:扭曲就是将原版调整或扭曲到变形,打破指的是一个整体被拆开,融合则是让两个或更多的素材结合在一起。

说到“打破”法则,不能不提的是毕加索的杰作《格尔尼卡》这幅画作是不同视角下碎片的拼图,皆以展现战争的恐惧,揭露出空前的残酷和痛苦移动通信领域的重大革新,也来源于打破: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将信号覆盖区域划分为一个个小的“蜂窝”,让各区域都有不同基站,可以在不同领域使用相同的广播频域,从而可以让更多的人同时使用手机。

“融合”法则在技术史、艺术史上已经屡见不鲜:希腊的飞马,东南亚的狮身象面兽,英国纹章重大驴驼,以及电影题材中的蝙蝠侠、蜘蛛侠、金刚狼等针对混凝土受损后难以修复的问题,化学家们借鉴了自然法则,在混凝土中加入特殊的细菌及其喜欢的食物。

只要混凝土完好无损,细菌处于休眠状态,而当混凝土受损,细菌开始活跃,吃掉其食物以便繁殖扩张,排泄出方解石来修复混凝土的受损部位创造力“3B”法则的应用极其广泛,但必须指出的是,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创新活力并使得创新成果获得社会接纳,必须使得创新适应社会文化,这也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符合“预测之内与意料之外的平衡”。

《飞奔的物种》认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者,需要具备4种思维特征:打破传统,在原有基础上创造新可能;增加可选项,在新层面创造突破性可能;从原点发散,在可控范围内创造有价值的可能;容忍风险,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的可能。

这4种特征结合起来,其实就是很好的创新回路未来的商业世界,将属于能够聚拢或者通过利益合作方式连接创新人才,自身也具备创造力的企业而要培育这样的企业,将现有企业朝着创新型组织方向进行转型,可以参考上述4种思维特征,将之内化为企业组织运行的规则。

《飞奔的物种》书中举出了不同产业领域创新企业近年来在新科学、新技术方面展开的“广泛播种”,指出虽然增加可选项会加大投资支出,但却可以避免相关企业错失重要的发展机遇(郑渝川)

TAG: 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