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我将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成体系的回答您的这个问题一次不能回答完,分若干次逐步完善答案内容比较长,一万五千余字,各位也不妨先点赞收藏,再慢慢阅读一、事务规划部分:1. 如何制定可实现目标——平衡自己想做和能做的事情。
在时间管理这个领域里,我的核心观点之一是时间管理的目的是做成事情,实现你想要实现的目标具体时间管理的方法不重要,只要能实现你的目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哪怕这个方法很笨要知道,能实现自己一辈子想要的目标的人并不多,你用一个超笨的方法,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已经比多数人要成功了。
当然,在能实现自己目标的前提下,通过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提升你实现目标的工作效率,加快你实现人生目标的速度,那就是更好了所以,我认为时间管理最为核心的方法论是找到你的目标所在,只要你清楚你想要什么,一心思在实现这个目标之上,你不需要什么刻意的时间管理,你的时间管理依然做到很好。
例如我们知道一些牛逼的企业家,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你没有听过他们怎么做什么时间管理,也没有什么刻意的时间安排,但是他们时间利用效率是非常高的,他们每分每秒都对他们的目标产生效能,这是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找到自己的目标,涉及两个层面:
其一是宏观战略层面,是你人生的目标,你需要弄清楚你这一辈子想要什么,想要干嘛这个事情清楚了,你就可以专注于这个方向,不断的积累,直到你的目标的实现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想要干嘛,你的战术层面时间管理做的再好,也是浪费时间。
那些牛逼企业家,他们很早就知道自己这一辈要干啥,他们从很早之前就专注自己的目标方向,当我们还在纠结自己要干啥的时候,他们已经积累几年、十几年,自然成功是他们的,而不是我们的寻找你的人生目标,别人是很难给出具体建议的。
你需要根据你的兴趣,你的梦想,去探索和尝试,找到那个你喜欢做的、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事情在没有找到之前,就不要不停的尝试,就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说的,你要不停的尝试,直到找到它其二是微观战术层面,是你一定时期的目标,比如五年目标、一年目标、月目标、。
周目标、日目标,乃至做具体一件事情的时候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制定具体战术目标难度不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很清楚自己想要干嘛的如果你的战略目标是清楚的,可以拆分到一定时期里,变成这个时期的阶段目标;如果你的战略目标不清楚,我想你也会为自己设定一些阶段目标,如果这都没有的话,那么你的人生我只能用报废两字来形容了。
在制定战术层面的阶段性目标时,我们常遇到的问题是,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太多,而我们可能能做到的目标没那么多;也有些情况下,我们设定的目标太少,发现我们其实可以做到的更多目标和最终做到的结果的不匹配,常常会是我们纠结的地方,或者没做到既定的目标而心理挫败,或者发现自己本可以做到更多更好而心有不甘。
那么,我们该如何平衡我们制定的目标和我们最终实现结果之前的平衡,以让我们心理可达到心安理得的境界呢?这里有一个策略可以使用:1. 先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个大致的估计,不必很准确,但也应该在大致的量级上有个确切的度量;
2. 而后,制定的自己的目标,尽可能多的目标,并对自己的目标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3. 接着,对自己的目标进行筛选,先筛选出自己必须要完成的2~3个目标,如果很少,只有一个目标当然最好了;4. 继续筛选目标,确定自己能力应该可以完成的数量,比如6个目标;
5. 继续,在自己大致可以完成的数量之上,再增加30%~50%的目标,这样大致的一个目标列表就出来了;6. 最后,你要给自己定下一个上下限:上限是完成目标列表中的所有的目标;下限是你必须完成的目标;其他的目标,你要允许自己可以完不成。
这样的话,有较高的限度,你需要跳起来才能够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你的能力;也可以在各种原因之下,你只能完成一部分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会因为没有全部完成目标而有挫败感采用这样的策略,可以让你心理保持一种很平和的状态。
即使一些时候目标数量没有控制好,也不会影响你的心态,继续的调整,若干次以后,总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规划的数量和策略自此以后,相信你对自己目标管理的精准度就会大大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能力也很大的提高。
2. 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依照自己的时间节奏感做规划前面的部分从战略层面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让大家找准自己的目标,并平衡自己想做的以及能做的接下来,就是下降到战术层面,从战术层面上去规划路线并去执行,以实现我们制定的目标。
我们制定的年目标、季度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只是一个一个点,我们需要用我们的执行去填充点与点之间的空间,从而能从一个点走向另一个点,从现在走向目标填充目标与目标的执行,最小的单位就是天不要以为是分钟或者小时,我们现在其实几分钟或者一两个小时,做不出来什么事情的。
一天能进步一点点,就已经很好了每天积累1%,一年就会很牛逼!可惜的是,很多人连每天做到进步1%都做不到一天忙忙碌碌的,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回头一反思,完全不记得做什么事情,更不记得做什么有意义能让自己进步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想想当年上学那会,每天都能学到东西,每天都朝着期末放假的方向努力为啥那会儿,每天都能感觉到学到东西,每天都能感觉到进步呢?关键在于时间的节奏感上学的时候,大家都遵循学校的节奏,什么早读、上午下午的课程,每节课45分钟,中午的自习、晚饭后的。
晚自习,有好学习的还会在宿舍熄灯后挑灯夜读的且不管这样每天的安排是否符合每个人的生物钟习惯,毕竟几年、十几年的上学经历,形成了习惯,形成了时间节奏,时间上就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花掉一些时间,对应的获取相应的进步。
而自大学以后,包括踏入社会工作,我们的时间节奏就被打破了我们每天的时间,完全随机的去做事情不管什么时候,有事情来了,就把事情做了,不管是什么事情,也不管这个时间点是不是适合做这个事情这样做事情,没有条理规划不说,不合适的时间做不合适的事情,自然没有效率。
所以,我们想要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让每天都能有所收获和进步,我们就应该学着上学那会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形成一定的时间节奏,依照这个时间节奏做事情,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节奏下做固定或者类似的事情这样,根据时间节奏去合理规划每天要做的事情,就能让我们的时间换得最多的产出。
问题是如何找到并形成自己的时间节奏呢?这个你需要对你每天的精力状态、时间状态进行记录,而后做简单的统计分析,就能知道自己每天的时间节奏是怎样的了以我自己为例,我每天的时间节奏大致是这样的:每天早上睡醒后,我的状态其实不是很好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比较清醒;上午的时候,我的状态会持续较差,下午会比较好,傍晚前后最好,到晚上十点前后开始变差了。
根据这样的时间节奏,我安排自己每天在不同的时间处理不同的事情:1. 早上起来,会做一些冥想、写作和阅读的事情我不是一个晨型的人,每天不管多早多晚,我醒来后的状态都不是很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清醒过来这个时候,可以借着冥想,让自己再继续休息,并且在介于半睡半醒之间,写一些东西,灵感会如泉涌。
稍微清醒一些,就去完成每天固定的阅读,了解相关信息2. 上午的时候,主要处理一些常规性事情的安排、跟进,与人做各种沟通上午的状态并不是特别好,精力不充足,不足以做太多精密而费心的思考,因此选择做一些常规性的事情安排、跟进、调整;以及与各类人做沟通,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
这些事情,不需要太多决策和思考3. 下午到傍晚,精神状态较好,就集中精力做需要较多时间投入和需要专注的事情下午是我产出最多的时间段,所以一些重要的事情都会安排在下午的时段去处理,例如写项目方案、做重大的决策等。
而且,我下午的时间,基本上会安排成大块独处的时间,不希望有人打断4. 晚上十点之后,做些休闲或者读书,或者做第二天事情的梳理,而后就准备睡觉做第二天事情的梳理是很好的选择,把事情安排出来,就可以带入梦中,让存储脑和潜意识,提前做一些处理。
这样从早到晚,随着精力状态的变化,安排不同的事情,这就是我说的自己每天的时间节奏这样的时间节奏,顺应自己的生理状态,顺应自己的天性依照时间节奏来做事情,事情做起来就会容易很多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也容易坚持下去,也更容易取得成效。
我尝试着去改变这种时间节奏,比如我想成为一个晨型的人,想早起,在早上做很多重要的事情结果常常弄的一个下午都没有任何效率,做不出来任何事情,一整天都会报废了所以,自己每天的时间规划,要顺应自己的时间节奏,合理的规划安排。
顺应时间节奏做事情,会让自己每天都能感觉到做了很多事情,做成很多事情当然,也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时间节奏如果要改的话,也只能是细小的微调,自己感觉不到,习惯后再调,慢慢的就会有很大的改变了天性是自己内心中的小孩子,你不能对她用强,只能慢慢的哄着、宠着。
3. 如何利用空闲的时间——有规划地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经过一定的自我探索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节奏感对自己一天中大块时间进行规划安排据此做出来的计划安排,符合自己的时间节奏,自己执行起来会比较舒服计划归计划,总赶不上变化。
虽然能够对于自己一天的大块时间做规划,但却无法规避各种意外的被打断,以及超出预期的等待和拖延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碎片时间大块的时间可用计划来规划使用,碎片时间则只能用任务,尤其是小任务来规划使用计划和任务的区别在哪里呢?计划是即规划做什么事情,又规划什么时候做相应的事情。
任务则只规定做什么事情,但不规定具体做的时间对于碎片时间的使用,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给碎片时间规划好任务,也就是要清楚你打算用碎片时间来干什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然,等到碎片时间出现的时候,你不知道该干什么。
临时仓促的选择做什么,往往是还没有选择好做什么,碎片时间就结束了,这么一小片时间就白白的浪费了不要小看每一小片的碎片时间现如今生活节奏很快,每个人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事情与事情之间、一件事情当中都随时会有大量的碎片时间。
要知道积少成多的道理,很多人就是利用看起来很琐碎的碎片时间,成就了丰功伟绩爱尔斯金是美国近代的诗人、小说家和出色的钢琴家他在大学里教书时,有几年的时间,由于上课、看卷子、开会等事情把他的时间都占满了,他一直没有能够写什么东西。
后来他采用了一种方法去利用碎片的时间进行创作:只要有三五分钟的空闲时间就坐下来写上几行出乎他的意料,他竟每周都能写出许多页稿子后来他用同样积少成多的方法创作长篇小说他的教授工作虽然一天比一天繁重,但是每天仍有一些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创作。
爱尔斯金总结出利用碎片时间地诀窍:你要把工作进行得迅速如果只有五分钟时间给你写作,你切不可把四分钟用在咬笔杆上思想上事先要有所准备,到做这项工作的时候,立刻把思想集中到工作上去这就是利用碎片时间的一种极好的方法,其核心就是前面提到的:对碎片时间做好任务规划,清楚自己碎片时间要用来干嘛,并随时最好准备以应对碎片时间的出现。
举几个利用碎片时间的例子,以供参考你如果在学英语,你可以规划你的碎片时间用来背英语单词,这就是你碎片时间的任务为了能让碎片时间更好的利用,你准备好背单词用的卡片,或者背单词用的APP,选定好要背的词库等到碎片时间出现,比如等车或超市等着付账时,你就可以拿出来你的卡片或背单词的APP,背几个单词。
你还可以规划你的碎片时间用来读文章,这是你规划的碎片时间任务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碎片时间来读文章,你要在平时利用一些工具来收集文章比如用有道云笔记,把平常网络上浏览时,没有时间阅读的好文章保存下来,做成一个待读的列表。
等到有碎片时间出现的时候,就打开有道云笔记,读上一篇文章为了确保阅读的效果,收集的文章最好长度不要太长,最好能够在三五分钟内阅读完毕,因为多数的碎片时间也就是三五分钟你也可以跟那位美国的钢琴家一样,利用碎片时间来写作,其实我就是这么做的。
我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样用碎片时间写完的我先做出来书的整个架构,梳理出来章节目录,再进一步把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大纲也提前列了出来我使用可以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同步的写作工具,把这本书的整体架构、章节目录和每章节的大纲放进去,相当于把整本书拆成一个又一个关联的碎片。
以碎片对碎片,当我的碎片时间出现时,我就可以在这儿碎片时间里,写一段碎片的文字如此一点点的积累,不知不觉间就积累了一本书厚度的内容,最后再做整体的脉络梳理和文字调整,一本书就这么完成了碎片的时间,可以用来做一些琐碎的杂事,比如背单词,这是琐碎对琐碎的用法,是我们最直接想到的。
碎片时间,也可以用来做一些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比如写书,本质上还是琐碎对琐碎,只不过是要我们事先把一个整块的事情拆分成碎片,再利用碎片时间处理这些碎片,这个往往是很多人想不到的而一旦掌握了利用碎片时间做需要长期坚持的大块的事情时,会发现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不再那么困难。
事情的完成,往往都是在不知不觉之间一言以蔽之,碎片时间的最佳用法,就是碎片对碎片,即明确你时间碎片的使用目的,拆分你的工作成适合时间碎片的碎片任务,提前为碎片任务的执行做好准备,待时间碎片出现时,快速切换到时间碎片的工作区间,快速的完成碎片任务。
这种碎片时间用法,是类似蚂蚁啃大象的策略,用好了会让你做出意想不到的成就4. 如何统筹规划几件事——有策略的多事务并行的方法很多人都对多事务并行非常感兴趣,也就是想要同时干几件事情,每件事情都干好,一举成为行业小能手,让人羡慕嫉妒恨。
为啥人们会对同时干几件事情感兴趣呢?因为同时干几件事情,会让人看起来有很多事情做,也会让人看起来很有能力、很有效率,且不管最后事情做成与否,都会让人感觉到自己忙忙碌碌的很有充实感和成就感为啥人们会喜欢忙呢?。
因为人类大脑的机制,以及社会的机制,决定了我们人即使丰衣足食啥都不用做也可以很好的情况下,也不能闲待着,会让人无聊到发疯的这也是为啥在人类的领域内,「留白」其实是一种很强大的技能例如在与人沟通时,适当的沉默,能带给人很强大的压力。
对多数人而言,讨厌「空白」时间的存在,讨厌「闲着」被人说无所事事,宁肯找点什么事情让自己忙碌起来,哪怕这件事情对自己而言也没有什么意义,也算挺「无聊」的在我们正统的社会观念里,当你处于某种核心的地位,或者你有很强大的能力时,才会有很多事情找到你这,才让你非常的忙碌。
这话反过来说,如果你是在同时做很多事情,看起来非常繁忙的话,意味着你可能很重要,你可能很有能力这种被人「看起来」很重要、很有能力的感觉,会让你觉得很爽、很有成就感,因而不管你是否忙或者不忙,你都要让自己看起来忙碌起来。
当然,也有很多人因为所从事的行业,因为所做的事情的原因——其实,也是因为他所处的位置——他确实很忙,一时间内有很多事情要做,想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搞定这许多事情,多任务并行就是顺理成章的选择当然,也有些人是因为一时间确实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想要找到能够快速完成这许多事情的方法,多任务并行看起来就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不管你是真的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是想看起来很重要而要同时做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尝试找一些方法,让自己做到多任务并行的状态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到多任务并行呢?我们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利用等待时间在一件事情的等待时间里,去做其他的事情。
比如一些事情,做到一定程度之后,需要其他人的配合,要等待其他人做出的成果之后,才可以继续推进在这等待期间,就可以安排其他的事情来做还有一些事情,做到一定程度之后,本身就需要做一些酝酿,要发酵一段时间同样,这个酝酿时间就可以拿来做其他的事情。
互联网时代的早期,网络带宽都很小这时候上网,打开一个网页都可能需要十几秒、几十秒甚至更长的时间一个合理的查看网页的方式是,看到一个不错的链接,在新窗口打开,然后就不管了;接着继续在当前页面浏览,再看到不错的链接,再打开。
等一段时间后,所有页面都打开了,就可以一个一个的浏览了如果打开一个链接,自己呆呆的盯着空白页面,慢慢地等着一直到页面出现,这种做法,着实有些傻在有些情形下,等待时间是被动出现的,事先很难预计到在这样随机出现的等待时间里,安排做其他的事情,最好要事先准备好,做一些短小的任务,这样可以在被动等待的时间里能完成这个任务。
关于这类等待时间的利用,可以参考我关于「碎片时间」利用的回答而在很多情景下,等待时间是可以预计出来的此时,就要从整体上考虑几件事情中可能出现的等待时间,做统筹调度,安排在各个预计可能出现的等待实际里做合适的事情。
在对预期并行的任务做统筹考虑时,一种比较好的做法是尽可能的把每件事情都切分成足够小且相互独立的子任务,比如三五分钟的子任务那么,在任何一件事情出现等待时间时,都可以穿插做其他事情的任务这种做法,其实是把一个完整的任务,切分成碎片任务,利用碎片等待时间处理碎片任务,也是「碎片时间」利用的核心方法的体现。
从理论上来说,无论哪种多任务并行,其效率也是浪费的,因为只要是多任务并行,就需要做任务的切换任务切换时,都会涉及到重新进入任务、熟悉任务之前状态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一次性的把一件事情做完的过程中,是基本不存在的,而在多任务并行切换时,是重复性的动作,是带来时间的浪费的。
当然,一件事情中间等待酝酿的时间很长,如果只是空等,更是浪费时间,自然不如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更好一些如果从人体机能角度来说,最好的一种多任务并行的方式是,把两种「不同类型」的任务放在一块并行处理怎样的任务算是「不同类型」的呢?比如一种是需要思考的,一种是不需要思考的;或者两种都不需要思考,自然反射的事情,放在一起也可以。
不过,两类都需要思考的事情,是很难放在一块并行来做的所谓「不同类型」的事务的划分,主要是跟大脑和人体机能运作的方式有关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三种类型的脑:一种类型的脑是直觉脑,掌管类似于动物一样天生就有的直觉反射。
直觉脑的好处是可以多线程,并且反应速度很快这种脑是几乎不需要思考,依靠直觉做出反应比如看到老虎,我们转身就跑,这是先天的直觉条件反射,不需要思考又比如开车,在经过学习训练后,我们就能够手脚同时做很复杂的操作,来掌控车辆,这是通过后天训练的直觉反射,也几乎不需要思考。
另一种类型的脑是理性脑,掌管着人类的理性、逻辑思考如果说直觉脑是人类作为生物,在千百万年的进化中,自然选择出来的话,那么理性脑是人类在构建人类社会的过程中,人为选择并新发展出来的大脑据科学研究,理性脑基本位于人们的大脑皮层的,能够让人们思考的深入、有条理、有逻辑。
但是,理性脑是单线程的,运行速度相对比较慢,而且非常耗能量我们在社会活动中做很多事情,都是依靠着这个理性脑,比如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学习、社交等还有一种类型的脑,叫做存储脑存储脑是运行在后台的,俗称为潜意识。
这种潜意识的大脑,跟理性脑虽然没有直接冲突,但在运行时相互之间会抢占资源了解了三种大脑的基本特点和运行方式,我们就可以考虑怎么去更好的做多任务并行了首先,通过直觉脑做的事情,原则上是可以任意多任务并行的,只要多个任务之间所使用的肢体或器官——也就是输出工具——是没有冲突的。
比如上面提到,我们在学会开车之后,可以手脚并用的开车,而且不用思考、配合默契我们可以把一些要经常做的事情,通过学习和训练,养成一些习惯,类似开车一样,成为一种后天培养的直觉反射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用直觉反射的方式,去做那些成为了习惯反射的事务,而多个习惯是可以在一定限制下,多任务并行的。
其次,理性脑的单线程以及高耗能的特性,决定了理性脑在做事时,无法多事务并行如果要多任务并行,也是前文描述的那种见缝插针式的利用等待时间,去处理其他的事务但是,我们看到,理性脑和直觉脑是类型完全不同的两种脑,它们两者在运行时,是不会产生冲突的,因而是可以并行的。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把理性脑擅长的事务和直觉脑擅长的事务,放在一起多任务并行处理在理性脑处理理性的事务时,可以安排一些直觉脑做的直觉事务例如我们完全可以在跑步的时候,去思考一些很重要的、理性的、逻辑严密的商务问题。
思考问题的过程,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直觉脑所掌控的跑步,甚至躲避迎面而来的人等这两件事情,放在一块并行处理,是高效且安全的还有一种多任务并行的处理方法,就是利用存储脑,也就是利用潜意识问题是,该怎么做到呢?。
我们可以把一些事情,放到存储脑的潜意识当中,然后就不去管它了在正常时间里,我们可以做一些习惯性的事情,也可以做一些需要理性思考的事情,随便做什么潜意识把我们放进去的事情不停的打磨、酝酿,到一定时候,就会以灵感或者顿悟的方式,给我们一些答案。
这种多任务并行的方式,看起来不像是多任务并行,但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好且高效的多任务并行的方式,而且会非常的有创造力以上所述的多任务并行的方式,主要是针对个人的时间和任务管理如果你在一个组织里,或者你有外部力量可以借用,。
我们完全可以用「外脑」的方式,来实现更加高效的多任务并行这种多任务并行的境界就更高一层了若我们有一定的能力、有一定的权力或者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还可以把事情委派给其他人去做,而我们自己则专注于做最体现自己价值的事情。
我们委派任务的「其他人」,成为了我们的「外脑」或手足我们则是核心的大脑,是统筹调度者,跟进委派给别人的事务,监控为派给别人的任务这样,可以非常好的实现多任务并行不过,这种多任务并行,不再是我们个人的事情了,也不是仅仅使用我们个人的力量,而是使用一个工作体系的力量。
我们看,无论大到人类社会整体,小到一个商业团队,都是这种分工合作的多任务并行的工作体系话又说回来,虽然不同类型的大脑,负责不同类型的事务,但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我们用到最主要的大脑还是我们的理性脑理性脑的单线程、低运算速度以及高耗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运行时,会耗费大量的能量和资源,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资源就是注意力。
多任务并行的话,会让理性脑超负荷运行,进而效率低下因而,如果在以理性脑为主的事务中,尽可能的不要多任务并行;若能够单线程、一次性的把一件事情做完,那就尽量专注的、一次性的把这件事情做完;这件事情做完之后,再考虑做其他的事情。
再进一步,不管是单线程,还是多任务并行,实际上在做一件事情的那一瞬间,我们始终都是单线程的,并不能像计算机一样是多进程的在这一瞬间,我们必然需要放下所有其他的事情,只专注于当前这一件事情上,做事才能高效,也才能提升我们做事情的产能。
所以,虽然上文提了很多多任务并行的原理和方法,但是我们的结论却是:能不多任务并行,就尽量不要多任务并行为什么要做时间管理或事务管理?是为了让我们在做事时,不会分心,而更加专注,进而更加高效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做这件事情时,专注于这件事情上,这才是时间管理最本质的一点。
二、事务执行部分:5. 如何按既定规划做事—— 不拖延即刻执行的策略规划好自己的事务之后,接下来是最重要的执行的部分事务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执行,否则规划就没有意义了很多人的问题,常常就在这里学了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也对自己的事务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做了详细的规划,然后呢?然后就形成了一份计划文档,放在那里,再也不看,也不去执行了。
这里要摆脱一个头脑陷阱:我们的大脑是分不清现实和想象,一件事情如果规划的很详尽,就好像你真的把它完成了一样,大脑会认为就已经完成了这就是很多人做好新年规划,就没有动力执行的原因之一如果改变这种状态呢?分享几个策略,诸位可以自行尝试,并选择对自己有效的策略。
5.1. 第一个策略:分开规划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当你在做事务规划时,你是一个规划者的角色,需要投入的是你的策略思考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当你把事务规划好之后,其实你的规划者角色的工作就做完了如果你还用规划者的角色继续推进事务,你潜意识的角色就会内心OS:我他妈的活儿已经干完了,没我什么事儿了!执行的事儿,老子不干!于是,你会感觉到浑身并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了。
此时,你需要让你的潜意识身份切换到执行者的角色,这个角色要具备的能力或者心态是把事情做完、目标达成!执行者角色,就像一个军人一样,完全服从命令、不折不扣的执行就好上级(规划者角色)扔给你一个事务规划,就是一份作战地图,作为军人的你,别无借口、服从命令,立刻执行。
太多人制定了规划后拖延着不执行,或者执行时犹犹豫豫、纠纠结结的,就是把两个角色混淆在一起了:一会儿是规划者,一会儿是执行者;一会儿觉得事情要动一下,一会儿潜意识里就拒不执行两个角色混淆的话,还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遇到阻碍或者诱惑时,可能会随意的调整既定的规划。
因为此时,原本是执行者角色的你,遇到了阻碍或诱惑,规划者角色就会跳出来,以为是规划的问题,或者看到了更好的方向,于是跳出执行的状态,而重新进行了规划一旦重新做了规划,会让你的执行者角色精神错乱,长此以往,可能你的执行者角色就会选择躺平了。
所以,要把你的规划者角色、执行者角色彻底分开,该规划时认真进行规划,该执行时就不折不扣的执行这有些精分,却真实有效!5.2. 第二个策略:5分钟法则事务完成规划,想要不拖延即刻执行,关键在于要让事务执行的「启动成本」成本足够低:一方面,需要事务规划到足够细,拆解到每一条任务都可以马上执行并很快见到结果,至少到天或者小时的维度;另一方面,要通过设定一些策略,让执行者(主要是我们自己)对于执行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而愿意去立刻执行;。
5分钟法则就是这样一种对执行者启动执行带来的心理压力很小的一种策略5分钟法则的意思是:不管什么任务,不用考虑任务的大小和难易,先做5分钟再说;允许自己在做5分钟之后,可以选择放弃,不再去做这个策略的原理主要是。
利用了惯性作用人的惯性很强大,处于一种状态下,要切换到另外一种状态,心理阻碍很大,需要外力推动以实现状态的改变一个任务,未开始执行与开始执行,就是两种状态的切换首先要打破从「不做」到「做」的状态切换,然后再考虑做多少的问题。
5分钟法则,就是让你无论如何先开始做起来就如蚂蚁啃大象一般,最关键的是先咬第一口而一旦咬了第一口,惯性作用下,也会咬第二口、第三口……慢慢的就把整只大象给啃掉了若一开始就考虑如何把整只大象啃下来,考虑能不能啃下来的可能性和可能面临的巨大困难,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不愿意启动执行,不愿意先啃第一口。
若一开始只是告诉自己,不管怎样,先啃它一口再说啃一口之后,若还想继续啃下去,那就继续啃;若不想继续啃,那也没有关系,放弃了也可以接受这样下来,心理负担很小,啃第一口的启动成本也很低,那就会先啃它一口而惯性的作用是,一旦你开始做了5分钟之后,会发现很容易就会继续的做下去了。
原本看着很难的事情,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之前之所以觉得很难,多数是自己吓唬自己而已利用5分钟法则,面对一个任务,让自己无论如何先做它五分钟再说,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点事情,例如整理信息、做任务准备等等做了五分钟之后,接受自己的任何心理选择,让自己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这种做法,也是顺应了人性5.3. 第三个策略:2分钟法则这个策略其实是GTD中的一个策略一个任务,如果判读能在2分钟内搞定,就立刻顺手把它搞定了,不要想着放到以后解决,因为一旦放到以后解决的话,会发现很容易把它忘掉,并很长时间内不会处理它。
而大量的这样「两分钟」的小事情越积越多,会让你的事务管理一团糟糕,因为所有进入到脑海中的事情,不管大小,只要你不去处理,它始终都会停留在你的脑海中,让你时不时的想起它,牵扯你的精力,让你无法专注于当前的事情当中。
因此,对于这类的任务,要么把它写下来,放在一边;最好的方式就是顺手把它解决了,彻底从脑海中清除出去,让自己可以专注于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情5.4. 第四个策略:别无选择策略当你处于「执行者角色」,且利用「五分钟法则」,开始执行一个任务后,再继续执行时,会面对另外一个常见的心理挑战:你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从当前的任务中跳出,而转向做其他的任务。
这里说的「各种原因」,可以是当前任务遇到了困难,一时间无法轻松突破,想把当前任务放一放,做更容易执行的任务;也可以是觉得别的任务更有意思,先去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等自己有兴致了,再回头做当前的事情而一旦你从当前任务跳出,跑到另一个任务中,往往会发现当前的任务很容易就被拖延了。
你不断从一个任务中跳到另外一个任务,慢慢的很多任务都被拖延了因为在任何一个任务中,你都可能会遇到困难,也总会觉得别的任务更容易执行、更有意思你一个任务都不能做进去、并做出来结果,如何能确保换一个任务就一定能做出来结果呢?你要有完成事情的心态,而不是随时跳到另外一件事情的心态。
完成任务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你需要具备这种能力在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别无选择」策略这个策略的意思是:按照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执行一个任务,那就只处理这个任务,不做任何别的事情,让自己除了当前任务之外,别无选择;若你在规划执行该任务的时间里,实在不想做这个任务,那也可以,那就空闲着,发呆、冥想、什么都不做……这都可以,总之不能做其他的事情。
该策略的执行,启动成本和心理压力都不大,因为除了规定了对自己的要求,也给自己留出了情绪的出口——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这个总是很容易做到的吧?什么都不做,很容易做到说是如此,也确实不难做到,但人的心理是个很奇怪的东西,真的当你什么都不做的时候,你会发现会是个很难受的状态。
人性天然不喜欢空白的状态,总喜欢用各种事情填满空白的时间所以,在规定的时间里,你采用了「别无选择」的策略,也许会有些时间真的在发呆,大多数时间还是会做一些什么事情,推进既定任务的执行的6. 如何做事时更加高效——有用的时间管理理念和方法
市面上,很多时间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可以拿来学习和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习和借鉴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用于自己工作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千万不要把别人的理念和方法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不过在掌握别人理念和方法精髓之前,倒是不妨完全按照别人的方式来做。
以下分享一些时间管理理念,列出提纲,逐步完善;继续挖坑6.1. GTD时间管理理念GTD,就是Get Things Done,中文翻译是「搞定」,是目前蛮主流的时间管理理念理念的提出者是戴维·艾伦(David Allen),有同名的一本书《搞定》(Get Things Done),在这本书中详细的阐述了GTD的理念和使用方法。
GTD的核心理念强调了总体工作流程的重要性,它的原则是先把所有需要处理的事情收集到一起,而后以标准化的流程和方式进行处理最终要做到的境界是,清空大脑,让大脑里没有任何其他东西的滞留、没有任何杂事消耗你的大脑资源,你就可以专心于眼前的事情,不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率和产出。
GTD的核心流程步骤有五个: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一、收集:把所有想到的事情,全部列举出来,并记录,放入收集箱;二、整理:把收集的事项做分类,哪些是可以马上做的?哪些是没办法马上做的?哪些是不需要做的?做一个分类整理;。
三、组织:在「整理」的基础上,把能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分类,将能做的事情做出项目计划、组织行动方案四、回顾:代办事项清单,马上可做的事情,2分钟原则,立刻处理掉;其他的事情,分为委托他人、延迟处理、定期处理。
定期回顾事情的进度,以优化代办事项;五、执行:按照以上的流程,进行执行这么描述很短,但是确是核心,执行力是关键不执行的话,前面所有的动作都没意义有个蔡格尼克效应,说的是:若任务没有被完成,就会一直停留在我们的大脑里。
另外还有一个心理效应:把事情写下来,并安排好执行计划,你的大脑会认为你已经把事情处理掉了GTD就是基于这样的效应,只有将你心中所想的所有的事情都写下来并且安排好下一步的计划,你才能够心无挂念,全力以赴地做好眼前的工作,提高效率。
GTD定义了整体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完整的执行下来,确实能够达到其所描绘的效果但是,GTD的流程其实有些复杂了,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刻意练习之后,让整个工作流程成为自己的习惯后,才能够降低使用GTD做时间管理的管理成本,进而得心应手的应用。
6.2. 任务清单管理任务清单管理,关键点是清单,把要做的任务梳理成清单的形式,依据任务清单的安排,对任务和时间进行管理任务清单管理算是时间管理最简单的方式之一清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很简单,其一是记录,把要做的任务记录下来,用于备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二是整理,对记录下来的任务做整理,可以结合其他的时间管理理念对任务清单做整理,让自己更好的处理任务任务清单管理,也是时间管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任务清单很简单,但是正因为简单,其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人们更容易用起来。
只有简单的东西,才更可能持续下去任务清单的使用,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的使用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建议:任务清单不能太长若是每日的任务清单都有大量的任务无法完成,任务清单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每日的大量无法完成的任务,也会给自己极大的心理压力,压力大到一定的程度,可能自己就不愿打开任务清单了,任务清单也就无法继续使用了;。
任务清单的长度,可根据自己一般能完成的任务数量+3个左右的任务,这样的一个量是比较合适的、可以跳一跳完成所有的任务,可以遗留一部分的任务不完成;允许清单中有完不成的任务结合上面一条,要允许清单中有自己完不成的任务。
事实上,每天都能够完成所有的任务,也未必是好事情,说明你还有潜力完成更多的任务但要给自己设立必须完成的任务数量的底限,每天有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其他任务可以不完成,但这些任务必须要完成给任务设置重要/紧急属性划分。
参考后面一条「重要紧急四象限」的理念,对每一条任务进行重要紧急属性划分每天要做的事情,优先选择最重要的3个任务,可以是重要不紧急的、重要紧急的而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直接丢弃不做;不重要但紧急的任务,适当做或者安排给别人做。
有些不重要的事情,例如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事情,也并非完全不做,例如收拾电脑桌面、打扫房间等,可以考虑安排在自己的调整时间里去做就是自己什么都不想搞的时候,可以无聊的搞搞这些事情,放松一下心情;根据自己的习惯,对任务做划分。
对清单中的任务,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做一定的划分例如可以划分为长期、短期任务原则上,没有「长期」任务,长期任务都可以转化为一个项目,继而拆解成具体的短期任务例如可以设置为思考任务,思考任务可以算是长期的任务,任务的主题就是你要思考的事情。
在没事而有空闲的时候,把这些个思考任务拿出来,选择一个任务进行思考例如可以设置为琐碎任务,参考上一条,在无聊的时候做一做,放松一下心情、调整下状态任务清单的工具可以使用的工具有很多,最简单、最原始的是纸笔,市面上还有各种任务清单的工具,例如。
滴答清单、Wunderlist、Todo等APP,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即可,不建议在工具选择上浪费太多时间我主要是得工具是纸笔+滴答清单前者用于我限定不适用电子工具的时间里使用,后者重点在使用的便捷性,可在任何场合下拿出手机,处理自己的任务。
任务清单的整理时间建议在每天早上,整理前一天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设置当天的任务,列出来当天要处理的任务清单这个时间点也可以放在每天的晚上,晚上处理当天任务清单完成情况,整理明天要做的任务清单这两个时间点各有优劣,看个人的习惯吧。
6.3. 日历日程管理使用日历,对自己每个时段要做的事情做安排,形成日程管理任务清单管理,更多只是把任务列成清单,至于先做那个任务、后做哪个任务、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任务,并没有明确的安排这是任务清单存在的问题,当然也是它灵活性的一个体现。
日历日程管理,则是把要做的事情,安排到具体的时间段里,并安排好做这件事情相关的资源例如时间、地点、参与的人员等日历日程管理,相对比较死板一些,你定在什么时段里处理什么任务,这是确定的若是要做调整,可能所有相关的资源都需要跟着调整,调整的成本是偏高的。
这是日历日程管理的一个问题,但也是它的优势所在正因为日历日程管理调整的成本较高,一旦安排确定好行程后,会推动你尽最大的可能按照日程来行动一个日历日程管理的优势在于,你把一天的行程安排完之后,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什么时候忙、什么时候闲,还有多少空闲的时间,还可以安排做其他什么事情。
这一点优势,是任务清单所不具备的任务清单,只是任务的清单,一天能处理多少任务,需要自己做评估的,可能可以做很多事情,也可能一件事情就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清单的随意与灵活,让我们看不到具体的时间安排日历日程管理的工具,主要是一些日历的APP,多数手机或电脑自带的日历APP就足够使用。
但为了使用方便,能够同步的日历工具是最好的若使用苹果全家桶,不妨使用苹果自带的日历;若使用华为全家桶,则使用华为自带的日历;若能够科学上网,也不妨使用谷歌日历,也是相当好的日历工具还有很多其他的日历工具,自己可以做研究。
最后再给一个建议:也可以使用日历工具做时间记录,参考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对自己时间的使用做记录;可以新建一个日历,标注独特的颜色,而后每过一段时间,对过去的这段时间在日历上做记录这样,一段时间后,可以回头复盘自己的时间都是怎么使用的。
这里的缺陷是日历不方便做统计6.4. 重要紧急四象限根据重要性、紧急程度,可以把事情分为四个象限类型: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这样划分的目的是让我们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排序依次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
我们的精力,应该重点覆盖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的事情不重要紧急的事情,适当处理(事实上,我们处理的多数事情是不重要紧急的事情);而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可以不用去做重要紧急四象限的划分,不是具体的时间管理方法。
,而是一种理念,故而可以跟其他的时间管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然而,该理念的使用过程中,对多数人来说会有一个挑战:关于事情重要性的定义以及感知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用不好重要紧急四象限,关键在于我们并不能很好的判断事情的重要性。
事情的紧急性容易判断,时间上的急迫是客观存在的而重要性,则是有很多主观因素我们在划分一件事情到底是不是重要的事情上,可能就花费(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很多人有选择困难症,就是因为无法判断出来什么对自己来说最重要,感觉上都差不多、都很重要,故而不知道怎么选。
放在时间管理上,也会有同样的问题有选择困难症的人,大体时间管理上也不会做的很好当然,这事情并不绝对,因为很多人在一些事情上不容易分辨重要与否,在另外一些事情上则可以分辨的清清楚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治根的方法是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由此可以提升自己对事情重要性的判断。
话虽如此,然并卵6.5. 番茄钟时间管理理念番茄钟时间管理方法,要解决的是专注度的问题番茄钟时间管理,选定一个要做的任务,设定番茄钟为25分钟,在番茄钟时间里,专注于执行该任务,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
番茄时钟响起,然后进行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再开始下一个番茄钟在番茄钟时段里,本质上是执行了「别无选择策略」,只处理当前的任务,不做任何其他无关事项这样,就强迫自己执行任务时,足够的专注同时,番茄钟也兼顾了休息,每个番茄钟之后,都要有短暂的休息;三四个番茄钟之后,可以休息多一些。
这样有紧有松、张弛有度,执行任务会更有节奏感,做事的状态会更好在番茄钟时间管理基本理念基础上,可以拓展出番茄钟的各种玩法,各位可以自行在网络上查找,这里不做赘述抓住本质的东西,即如何保持专注,再结合自己的一些习惯,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最后的总结部分时间管理是个伪概念,时间没办法管理,而我们的精力和做事投入的专注力是可以管理的涉及时间的规划以及所谓的管理,不管是什么理念或者方法,最为关键的是抓住本质:明确自己的目标,保持追逐目标时的专注,以及劳逸结合。
抓住了这些,不用管什么时间管理的方法,也不用浪费时间在什么工具上,你都是最好的时间管理大师;反之,再好的方法、再好的工具,都是在浪费时间愿你找到你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成为时间管理大师,达成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