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资讯

专家说 | 学龄前儿童怎么吃?5条核心原则很关键!

|

粉哥导读:

宝宝的整个成长阶段中,出生的时候有爸妈悉心喂养,上学后有老师照顾,但宝宝已有自主进食能力又还未进入学校的阶段,即学龄前儿童时期,很容易被忽视,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学龄前儿童多指2-5岁的儿童群体,该时期是宝宝们生长发育和良好饮食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对各种营养素需求量均较高。同时也是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独立活动范围增大、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不断增强的时期,因此正是引导宝宝们养成健康膳食习惯的重要阶段。但此时对大部分家庭而言,常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是宝宝膳食的营养搭配易被忽略,不少孩子已经开始吃起了“大人饭”,但家庭饮食存在口味重、营养不均衡等问题;另一方面不少家长易忽略该年龄段宝宝的体格发育,尤其是对于身高体重、生长指数等检测不及时,一些问题难以被发现,如生长发育迟缓、骨骼发育异常等。因此结合曾教授的讲座内容与中国营养学会更新后的《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为了让该年龄段的宝宝能更好地被照顾和更健康地成长,家长们可以参考一下这5条核心准则!对比2022版与2016版膳食指南,我们发现准则234的变化不大,主要在标蓝的部分(准则1和准则5)做出了优化,更加强调食物多样性,并培养宝宝的健康饮食行为,同时要注意定期测量体格以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我们不妨来看看准则1到准则5具体的实操建议。【准则一、食物多样,规律就餐,自主进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学龄前儿童的均衡营养应由多种食物提供,规律就餐则是宝宝获得全面充足的食物、消化吸收和建立健康饮食行为的保障。这条准则从“不挑食”到“食物多样”,从“良好饮食习惯”到“健康饮食行为”的变化,真正从源头出发解决宝宝挑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①强调膳食的多样性:平均每天食物种类数达12种以上,每周达25种以上,不包括烹调油和调味品。注意此处的种类是指完全不同的食物,而馒头、花卷、包子属于米面类,只算一种。②强调健康饮食行为:该阶段宝宝自主性的萌发,会对食物表现出不同的喜好,可能出现一时性的挑食偏食,比如不爱吃蔬菜,因此可通过变换烹调方式、同类食物互换等方式帮助改善,比如将蒸变为炖,将米饭换成面条。同时,也要避免过度进食,造成积食、肥胖等问题,比如给宝宝过多食物。另外,餐次要合理,除了早中晚3次正餐,上下午要各一次加餐,若晚餐较早时,可在睡前2小时安排一次加餐;尽量定时定位就餐,避免进餐时有其他活动,吃饭要细嚼慢咽,让宝宝自己使用筷子或勺子进食,以培养专注进食和自主进食;可通过变换烹调方式、同类食物互换等方式避免宝宝挑食、偏食,同时与家人共餐时,还要注意避免过度进食,造成积食、肥胖等问题。【准则二、每天饮奶,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2-5岁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出汗较多,需及时补充水分和多选择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①培养饮奶习惯· 建议每日饮奶,且饮奶量为350-5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以满足钙及优质蛋白等营养需求。推荐选择无添加糖的液态奶、奶粉、酸奶、奶酪等,限制乳饮料及奶油的摄入,2~3岁建议喝3段配方奶粉,3岁以后可以考虑儿童奶粉。· 若宝宝存在乳糖不耐受,则可通过饭后饮奶、少量多次饮奶、选择无乳糖配方奶或饮奶时加入乳糖酶以改善;若宝宝对乳蛋白过敏,则可以选择特医食品、酸奶或者补充其他蛋白质。②首选白水、控制含糖饮料· 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日水摄入量为(含饮水、汤、奶等)1300~1600ml,其中饮水量为600~800ml,并以少量多次饮用白水为佳。· 建议不喝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饮料等,过量摄入添加糖可能增加患肥胖、龋齿的疾病的风险。③合理选择零食· 零食尽可能与加餐结合,且不宜多,不应影响正餐食欲。注意优选奶制品、水果、蔬菜、蛋类和坚果等,兼顾新鲜卫生易消化,同时要关注宝宝的进食安全,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发生意外。【准则三、合理烹调,少调料少油炸。】从小培养宝宝清淡口味有助于养成终身的健康饮食习惯,一方面要注意烹调方法,另一方面要注意调料的使用。· 每日食盐量为2-3岁<2g,4-5岁<3g。建议烹调时尽量少放盐和糖,少用含盐量较高的酱油、豆豉、蚝油及酱料等;不应过咸、油腻或辛辣,少用或不用味精、鸡精、色素、糖精等调味品。· 可选择天然、新鲜香料,如葱、蒜、洋葱等或新鲜蔬果汁,如番茄汁、柠檬、菠菜汁等调味。并且烹调方式应多采用蒸、煮、煨、炖等,少用烧烤、油炸、煎等方式。【准则四、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学龄前是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和建立基本营养健康意识的重要阶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宝宝参与食物选择和烹调加工,比如和宝宝一起选购食物,并让其参与力所能及的食物加工活动,如洗菜、择菜等;让宝宝观察、认识和接触食物,如去农田认识农作物、观察种植的蔬菜水果的生长过程等,来增进其对食物的喜爱,培养尊重和爱惜食物的意识。【准则五、经常户外活动,定期体格测量,保障健康成长。】除了膳食之外,运动、睡眠、身体活动等同样重要,尤其对于电子用品泛滥的现在,更要关注宝宝用眼和久坐的问题。注意宝宝的生长发育,不能通过肉眼判定,要通过定期体格测量来评判。①强调定期测量体格· 大部分家长可能在宝宝3岁前会按时进行儿保,以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但在学龄前期易被忽视,以致于不少家长总觉得宝宝不长肉、不长个,存在认知偏差。因此,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半年测量一次身高和体重,及时了解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动态变化,依据标准判断其营养状况,并根据儿童体格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膳食和运动。此外,鼓励学龄前儿童适量进行较高强度的运动和户外运动,如轮滑、骑车、跳绳、游泳、健身球、跳舞等,其中户外运动至少120分钟,同时总活动时间保证在180分钟,可结合日常多运动,如去公园玩耍、散步、爬楼梯、收拾玩具等;建议每次久坐不超过1小时,每天累计视屏时间不超过1小时,且越少越好。但总之说到养娃,无论是照着书本养,还是照着别人的经验养,都只是参考,关键还是要尽可能地参与到宝宝成长的每个阶段,毕竟每个宝宝都不一样,不是一套方法就能完全适应,家长们还是要按照自家宝宝的特性给予耐心地指导或以身作则,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借专业之力,助成长之光!本期是奶粉智库《专家说》栏目升级后的第6篇,总第17期文章。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各位妈妈了解学龄前儿童的重要!期待下一期与你相见,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科普、育儿的相关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TAG: sd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