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市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城市化进程完成之后,很多人都到城市定居,成了城里人。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城市生活,人们发现个性被消除了,代之而起的是千人一面的共性,而且生活周而复始,没有什么新意。
城市发展就是要消弭个性,要人们统一步调,融入到城市工作和生活中去也就是说,在城市中,拥有个性很容易“碰壁”,也很容易“碰”得鼻青脸肿毕竟,城市需要人们丢掉个性,协同发展,而不是人人具备鲜明的个性在城市管理方面,一般都会一刀切,不让人们在路边摆摊设点,不让人们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不让人们随便横穿马路,就是大大小小的车辆也要看红绿灯,不能随便横冲直撞。
人们出行要走人行道,开车要走车道工作就到单位,到指定地点,按时按点到,下班就回家,或者去买菜,去会朋友,去娱乐,却没有太多的选择甚至城市地面都被水泥浇筑,没有一块土,也不“贴地气”虽然城市有大大小小的公园,供人们游览,但人们还是觉得单调无聊。
除了上班挣钱,买菜、卖粮食要花钱,娱乐要花钱,甚至出门就花钱要是没有挣钱的门路,哪有那么多钱可以花呢?于是,在资本的驱使下,人们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分担了不同的工作,有工人、教师、清洁工、侍者、顾客、导游、游客、演员、观众、食客、情侣、学生、退休老人等,似乎人们都有自己的身份,也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而不是随便混日子。
也就是说,除了学生和病人需要家里人供养,其余的人大多都要挣钱,不但要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而且还要满足家庭的消费需要长此以往,人们就会陷入挣钱、消费、再挣钱、再消费的逻辑循环,不能自拔他们想获得自由,就要出去旅游,可是旅游也要花钱,而且花不少钱。
要是在农村,出门就是菜园,甚至可以在院子里种菜,不出门就能参加体力劳动,比起花钱到健身房锻炼更有意义城市并不是人们向往的伊甸园,而是把服务批量打包出售给人们的地方,似乎什么服务都要花钱来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习,人们都需要这些服务,而购买这些服务需要钱,人们就要拼命挣钱了,不然就不能在城市立足。
水电费、网费、煤气费、物业费都需要钱,出门坐车需要钱,上厕所都需要钱,就更别提卖粮食、蔬菜、水等东西了,都需要钱于是,人们在挣钱的道路上“委曲求全”,暂时磨掉了棱角分明的个性,适应工作制度,即便被要求加班,也要义无反顾地去,不然就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很容易丢掉工作,或者被区别对待。
城里人的个性慢慢被磨掉了,成了圆滑的人,也成了世故的人虽然他们相对于农村人来说,挣钱多,但是他们失去的是农村人的心性自由即便城市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城里,挣钱很多,也仍然逃不脱资本的雇佣要是农村人世世代代在农村里,除了挣钱少,没别的毛病。
他们没有太多的愿望,就那么生活下去,也就形成了一种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不过,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在资本的推动下,城市服务开始向农村转移资本薅了城市人的羊毛,接着薅农村人的羊毛大大小小的辅导班已经进入了农村,很多电商推销的廉价商品也进入了农村,甚至一些三无产品也进入了农村,改变了农村人的消费观念,让很多农村人不得不去城里打工。
可是,一旦进入城市,农村人就会变成城市规范下的城里人,出门要走人行横道,不能随地吐痰,不能衣衫不整,也不能满口脏话等这种角色替换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们种地已经挣不了多少钱了,有时候还赔钱,需要进城打工挣钱。
可以说,每个进入城市的人都把自己的个性收敛起来,不再棱角分明,也不再粗野和任性,而是变成了城里的“文明人”而城里的“文明人”们每天都在扮演社会角色,表演自己的戏剧既然都是表演,就无所谓谁对谁错了,也无所谓谁演得真谁演得假了。
城市人成了一种个性逐渐消失的动物,也成了城市规则下被牢牢约束的动物,甚至很多人已经失掉了自己的思想,变成了面目模糊的人在城市中,无论是广场还是车站,抑或是公园和商场,都会出现很多人,而这些人大多都是面目模糊的,让人看不清性格,也不知道姓字名谁。
即便是楼房里的对门、上下楼住户也互相不认识,就更别提街上遇到的人了人情关系冷漠,导致人们都变成了路人而在农村却可以互相认识,可以串门拉家常,也可以互相帮忙干农活即便有人性格内向也会被人们拉一把,变得开朗一些。
有些人性格豪爽,能交很多朋友……
城市的历史指向了简单的价值判断,就是变得有钱或有权,而这种社会价值观并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可是,城市就是那样运转,已经不是一两个人能说了算的了那么,城市中的人们只能向资本和权力低头,收敛个性,变成了廉价劳动力,不然就挣不到钱,甚至经常惹祸。
于是,城市进入了价值单一的“文明状态”,也进入了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在这种循环中,城市人的人生也在周而复始循环除非人有一定智慧,可以看到城市生活的喧嚣和浮躁,进而看到资本的运作手段,思想跳出来,专注于个性的完善与发展,才可以避免被“城市文明”污染,也可以让人生丰富起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