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教授 胡翼飞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教授 马冠生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淑颖
喝足水,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的人不多,尤其是孩子。一项纳入19个国家的研究显示,约60%的儿童未达到水或饮料摄入标准。《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也显示,我国7~17岁学龄期儿童青少年饮水不足率高达57.8%。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饮水与健康高峰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教授胡翼飞分享了她们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针对北京1914名儿童的随访数据显示,一年级时,35%的儿童处于脱水状态;进入二年级,儿童的脱水状态比例高达63%;处于脱水状态的儿童具有更高的早期肾损伤风险,特别是肾小管损伤。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教授马冠生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在新生儿时期约占到人体体重的80%,到婴幼儿时期下降到70%,12岁以后逐步减少到成年水平,约占体重的60%~70%。一般来说,人体的水来源有3个,即饮水、食物补充以及内生水(新陈代谢产生的水);排出途径有4个,即肾脏(尿液)、皮肤(汗液)、肺(呼吸)和肠道(粪便)。正常情况下,水在体内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即水摄入量与排出量大体相等,差值不超过身体总水分的±2%,称为正常水合状态;当水摄入量与排出量的差值大于身体总水分2%时,称为过水合状态;当水排出量与摄入量的差值大于身体总水分2%时,称为脱水状态。
水不仅是构成细胞和体液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在消化、吸收、循环、排泄过程中,加速协助营养物质运送和废物排泄,水还具有调节体温、润滑关节等作用。多项研究证实,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饮水不足会带来多种危害。第一,降低短时记忆力、注意力、反应力、认知能力等,进而影响学习成绩。第二,降低体能,影响体育成绩。第三,伤害各个器官,比如心脏、血管、肺、肝脏、肾脏等。此外,饮水不足还与部分疾病有关,比如便秘、尿路感染等。并且,儿童期不爱喝水,到了成年期也较难改变,可能导致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风险升高。
胡翼飞教授表示,据团队调查,导致孩子处于脱水状态的因素包括学校饮水设备不完善、课业负担重课间休息时间不足、卫生间距离较远等。马冠生教授补充说,对饮水不足的危害认识不够、担心喝水太多导致上课时想去厕所、课间贪玩忘记喝水等,也是孩子喝水不足的常见原因。
因此,让孩子喝足水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对于学校来说,建议增加饮水健康宣教课程,配备完善的饮水设备,课间及时提醒孩子喝水,不要因为孩子想上厕所或上厕所迟到而苛责;
对于家长来说,也要经常给孩子灌输喝水有益健康的理念,同时起到示范作用,和孩子一起时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让孩子“耳濡目染”;
对于孩子来说,要掌握健康喝水的知识,第一,注重饮水的“质”。避免喝含糖饮料,最佳选择是喝白开水。第二,注重饮水的“量”。在温和气候和轻体力活动水平下,孩子们饮水推荐量为:6岁儿童每天饮水800毫升,7~10岁儿童每天饮水1000毫升,11~13岁男生每天饮水1300毫升,女生每天饮水1100毫升,14~17岁男生每天饮水1400毫升,女生每天饮水1200毫升。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要告诉孩子,不要在口渴时一次性大量饮水。原因在于,他们渴觉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往往感觉口渴时身体已经明显处于脱水状态,大量饮水也会对身体循环系统造成负担,所以要提醒他们主动饮水、少量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