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资讯

盘点各路家庭的育儿方式,你家属于哪种呢?

|

越来越多的90后已经为人父母,他们跟众多家庭一样,享受着孩子带来的喜悦,同时也对如何教育孩子而烦恼。

每一位爸爸妈妈的性格、学习、经历等等等等都完全不同,造就了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那真是育儿千百种,人人不一样。

这不,继“丧偶式育儿”之后,蓝胖胖最近又听说了一个新词叫“诈尸式育儿”

什么?这又是哪路“神仙”的育儿法?到底是好是坏呢?

蓝胖胖盘点各路家庭的育儿方式,对号入座,一起来看看吧~

本篇文章约2800字,预计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1、“丧偶式育儿”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共同参与是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大前提,“丧偶式育儿”便是直接指出了当下社会上许多家庭存在的一个共同现象--孩子教育过程中“父亲的缺席”。

这个词汇诠释的涵义直接、犀利,又狠又准,一下子触碰到了许多妈妈的神经,引发了诸多共鸣,引发了一场吐槽老公、批判老爸的网络热潮。

孩子是父母双方共同孕育的,我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有责任给他更好的培养与关怀,不论到了什么年代,什么时候,家庭教育中爸爸的参与都至关重要。

原生家庭的意义就在于此,不要让孩子觉得那个全家福相框里的爸爸形象越来越模糊。

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段子:

某老师布置作业:让孩子写一篇关于父亲的作文,小明写了一篇作文如下: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爸爸,那就是“父爱如山”因为不管平时妈妈多忙,爸爸都像永远稳如泰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大概是最形象的形容此现象了。

2、“诈尸式育儿”

比“丧偶式育儿”更可怕的,就是“诈尸式育儿”。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爸爸:

总觉得要让孩子自由发展,当妈妈带着孩子写作业复习功课时,他高兴的时候会说一句,孩子要早点睡觉;孩子要玩,不能逼着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但你让他辅导孩子功课,那根本就不可能。

这种老公,比起前段时间备受诟病的丧偶式育儿,他们应该属于诈尸式育儿。

就像我们刚开始开车上路,最怕旁边有个人当教练,本来就一头毛线,偏偏旁边还有个人冷嘲热讽。

你说你不管孩子就算了,在一旁安静如山忙你自己的就好。

好死不死,有些育儿路上的“猪队友”宝爸们,在宝妈做牛做马累死累活,照顾宝贝的吃喝拉撒,教育辅导之后,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有个孩子,再兴冲冲地跑过来,硬是要插上一手,对宝妈的教育进行否定,然后再瞎指挥一通。

猪队友的四种境界

第一层:说风凉话,看人挑担自己不累。

第二层:扯后腿,帮不了忙还得拖后腿。

第三层:精神层面上无法理解团队精神。

第四层:此类队友还要各种瞎BB,验收团队成果!

叔可忍,婶可忍不了了啊!终有一句话令你爆雷身亡,吼娃已经很累了,半血飘摇的时候还要被猪队友一刀毙命。

你们说,遇上这样的队友,气不气人。

3、“隔代育儿”

隔代育儿是中国非常常见的一种家庭教养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年轻的父母对教养子女能够分出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于是将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

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隔代带娃的情况多有以下原因:

1、夫妻工作忙,没时间带孩子(42%)

2、和老人一起住,老人时间多(33%)

3、老人主动要求带孩子(19%)

4、老人家离学校近(6%)

小心“隔代育儿”埋下“隔代隐患”

西安有一位7岁的女孩,无论如何不肯听父母的话,有了小秘密也不愿告诉妈妈,母女之间有着极深的隔阂。再一问,原来孩子从断奶后就养在老家,临近上学了才接到父母身边。

其实,诸如此类的“失陪”现象已十分普遍,有媒体调查显示,85.2%的受访者认为身边的隔代教育情况加剧。

有些“失陪”,是因为年轻父母还没“长大”。

小生命降临,年轻人手足无措,在成为实质意义上的父母之前,很多“80后”“90后”早已习惯了多年来的“被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有的小夫妻成了家,还要回父母家“蹭饭”,连打扫卫生、收拾家务也倚赖父母。

自己尚未“断奶”,如何能养好一个娃娃?失陪也就自然而然。

有些“失陪”,是因为年轻家长意识欠缺。

“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解完便了,都不知道出来……”这篇小学生作文在网上火了一把。

给孩子充足且高质量的陪伴,是不是一种必要?一些年轻父母对这个问题,认识得还不够清楚。

于是乎,孩子好不容易盼父母下班回家,却见爸妈一边玩手机,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敷衍着自己,“隐性失陪”俯拾皆是。

老人照管第三代是我们的传统习惯,如处理得当,对老一辈来说是含饴弄孙、人生之乐;对年轻父母来说,可以更好地打拼事业;对孩子来说,能从祖辈身上学到更多的人生智慧。

但关键是把握好度,且要因人而异。如处理不当,隔代育儿就可能埋下“隔代隐患”。

比如,把孩子完全扔给老人,不管不问,一方面会让老人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因老人的溺爱,培养出“小霸王”。

尤为重要的是,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人格发展和性格塑造会受到严重影响,有可能导致情感缺失,造成自卑、自弃、自控能力低下。

把孩子养好,从小的方面说,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从大的方面讲,一代人“失陪”或者“不失陪”,关系到这代人的人口素质,意义重大。

4、“保姆育儿”

餐厅里,一位小男孩突然哭闹,并且拒绝吃饭。爸爸开始呵斥小男孩无理取闹,妈妈也用玩具哄,还慈爱地说:“吃一口就奖励一个玩具”……一点用也没有,小男孩还是哭。

最后旁边的保姆伸手:“来,阿姨抱抱!”结果小男孩被阿姨抱在怀里后,不仅立即停止了哭泣,还开始顺从地吃饭……

这对父母,他们应该觉得难过。

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却不是他们的“孩子”。保姆成了孩子信任的人,父母却不是。

这对父母,或许从孩子出生后,便把孩子的一切,完全托付给保姆……这是为人父母,最糟糕的事。

我们身边不缺乏这样的家庭。

这些家庭,或许从宝宝出生前,就开始请月嫂。产后妈妈只负责休息和休养,宝宝晚上哭闹、喂奶粉、换尿不湿……完全交给月嫂。

产假后,这些妈妈开始上班或做她们喜欢的事情,孩子依旧完全交给保姆照顾。

妈妈或许会在宝宝情绪好时陪玩耍,哭闹时便“交还”保姆,爸爸更是忙于工作。

这些家庭的孩子,从小睡觉玩耍都跟保姆一起,父母只是他们的血缘父母,而不是陪伴的父母。

心理学家约翰.鲍比看来,把孩子托付给保姆的父母被称为“假父母”,他们的孩子从小没跟父母建立亲子依附关系。

而亲子依附关系是孩子健康心理的保证,包括孩子对他人的安全感、亲密感、信任感和自我满足感。

如果保姆对孩子充满爱,这是幸运的,孩子会从缺失的亲子情感,在保姆身上找到满足,他们把依附关系建立在保姆身上,这叫亲子关系“错位”。

对这些孩子来说,保姆就是他们的“爸爸”或“妈妈”。因为他们没有跟真正的父母建立亲子依附关系,所以孩子与父母是陌生的,他们之间“堵了一面墙”。

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弥补,把育儿的责任重拦自己身上,未来孩子将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形同路人”。

以上,就是常见的四种家庭育儿方式,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育儿方式,比如:“奶爸育儿”、“学校式育儿”、甚至还有“放弃式育儿”......

你的家庭属于哪一种呢?欢迎评论聊聊哦~

TAG: sdf

相关推荐